第12章 小集

赵之晖家的水稻几天时间,全部收完了。

水田也重新犁过,种上了第二茬稻子,平昌县这边都是种的两茬水稻,就是这个时代的种子没有前世优良,所以产量不算很高。

赵家有水田二十亩,其中良田十五亩,薄田五亩;旱地还有十亩,五亩种了春小麦,七月下旬收割,其他地种了些蔬菜等作物。

时年好的话一亩良田可以产两石半,也就是三百七十五斤左右谷子,薄田要少些,只能产一石半多,二百八十斤谷子。

大庆朝田税是每亩地收取百分之十,谷子都晒好后里正和村长已经来家里称过了,开了一个条子,交税需要自己把谷子拉去衙门,到时衙役会核对这张条子再开收据。

赵之晖看着谷仓旁边分出来的几百斤要交税的谷子,久违的又有了些读书的动力,考中秀才就可以免交赋税!

今年因为家里做了糕点的生意,所以谷子拿了一半收入谷仓,剩下的留一部分吃用,其他的全部磨成米粉。

此前家里没有种糯米,赵永年还专门去找了村里育有糯米谷种的人家,定了一批种苗。

拿了五亩良田出来额外种的糯米,等这一茬收获后,糕点的成本就要更低一些了。

这天正好是平昌县的小集,又是赵之晖做工旬休的日子,家里人都有空闲,便约好了一起起早赶集,没想到赵安义开门的时候看到几个陌生人正等在门口。

赵安义和赵之晖上前挡住家里人,询问后才得知这几人是周边村子走街串巷的货郎,这次来是想定些赵记糕点。

“赵记糕点?”

几人已经被请进屋,既然是来买糕点的那便是客人。

就是这几人说的赵记糕点他们还是第一次听说,赵之晖有些疑惑的看了赵安义一眼。

赵安义知道一些,他经常给县里两家茶楼和醉香楼送糕点,时间长了暗地里已经有部分人知道这件事,但是他们没有开铺子,就暗中叫他们家是赵记糕点铺。

赵之晖只负责开发新糕点、新口味,买卖的事情全权交给赵安义负责的,所以他不清楚这件事。

货郎们对这件事也是有了解的,每次都是赵家大郎送的货,赵家二郎不清楚这个很正常,其中一个货郎解答了赵之晖的疑惑。

“对呀,赵童生您可能不清楚,现在赵记糕点味道好,价格公道的事已经在县城里传遍了,大家都想进些糕点来卖!”

就是怕他们不接小单子,所以几人才会一起来,商量好接到订单就平分。

半个月前新糕点就送去茶楼了,蓝家当即又下了一大批的订单,还额外多出了钱,定下合约,千层糕、南瓜山药糕和南瓜木薯糕只能卖与蓝家。

批发价千层糕一块十文,后两种分别是十二文和十一文,价格都不便宜,所以向聪知道这件事后也没有强求。

别看这个价格高,一进蓝家茶楼和酒楼糕点价格就得翻一倍!

几个货郎商量后决定桂花糕和发糕各口味每样定五十个,这笔订单不算小了,赵安义给了他们和向聪一样的进价。

刘桂芳在旁边听着,都有些怕他们卖不完。

货郎却是不担心:“老夫人多虑了,过段时间各村大丰收,县城还有大集,说不定我们还得来你们这里定哩!”

刘桂芳还是第一次被人称呼为老夫人,心底高兴,瞧这称呼,听着就好像自己是县城里的富家老太太一样。

商量好订单,又写下契约,货郎们这才离开。

赵家人也准备出门赶集了。

村里的稻子收得差不多了,公中的晒谷场每天都有人守着,一有空位马上就有人搬来谷子晾晒。

乡下人种的稻谷一般自家不会留多少,都会卖去县城里的粮行,等再过段时间会有一个卖谷子的高潮期。

卖了粮食人们兜里都有余钱,肯为自己花费的也多,顺势而生会有一个大集。

那时街上人头攒动,好不热闹。

不过这半个多月时间赵家已经进项几十两了,不缺钱,所以小集他们也想去逛逛。

这也是赵之晖的想法,前段时间家里太忙,很久没有添新衣了,趁着现在布庄人不多,先多买些布,再买几件成衣,不然大集的时候挤都挤不进去。

大集逛逛其他新奇店铺就行了。

到了县城,赵家几人慢慢悠悠的逛着,赵之晖给辛月买了一串糖葫芦。

原本想给刘桂芳也买一串的,但是她还停留在老思想,觉得这把年纪了,不适合再吃零嘴,赵之晖便没有坚持,稍后买些其他吃食就行了。

赵安义则在观察周边的店铺,他之后想盘一个小铺子做,赵之晖也有同样的想法。

大钱两兄弟都留着没动,再过几个月就够盘个铺面了。

辛月也很好奇的四处张望,这不是她第一次来县城,却是她第一次慢慢逛街,从前都是来去匆匆,卖完菜马上就会被刘燕赶回家。

没一会儿就到了布庄,不是蓝家的布庄,蓝家卖的绸缎布匹银钱太高,穿在村里的话太显眼了。

这一家永兴布庄相对平价,也是村里人首要选购的一家。

“哟,赵账房今天怎么有空来光顾啊,怪不得我说开门的时候怎么听见喜鹊在叫唤,原来是有贵客临门呐!”

布庄的掌柜去醉香楼吃过饭,一眼便认出了赵之晖。

见此情形赵家人都很自豪,这外面的人脉可都是二郎自己本事,没本事的人谁搭理你!

赵之晖和掌柜寒暄几句,介绍了家人,又说想买些布,掌柜当即叫小二从后面库房搬来几匹布料。

后面库房放的都是好布,他是知道赵之晖家里有做其他生意,自己又颇受醉香楼的黄掌柜器重,肯定买的起。

有颜色艳一些的,也有颜色暗一些的,还有几匹颜色适合男子。

掌柜的先拿了一匹浅绿色的,扯开一些给赵家人展示:“这一匹是我刚从府城进来的,纯棉布料掺了一些真丝,透气又凉爽,正适合这个季节穿。”

刘桂芳上前摸了摸,几个男人不懂选布,自觉走到了后面。

一上手的手感刘桂芳就知道是好面料,而且仔细看还能看到布匹上绣了小白花,透着一股俏皮。

“月丫头,来,试试看!”

她把辛月叫到跟前,拿着布匹往她身上比划着试了试,满意点头,当即让小二开了六七尺布。

辛月见状赶忙阻止:“娘,太多了,我做一件衣裳就够了。”

她个子不高,一米五多,但她年纪还小,今后可能还会长。

“别跟娘客气了,正好做一件衣裳一条裙子,要是有多的,还可以给你做几个小荷包!”

刘桂芳也是从姑娘过来的,哪个姑娘不爱美!说着又看中了两匹,都让小二开了六七尺布。

她自己选了颜色稍暗一些的,又给家里男人各选了一些。

原本赵之晖还想买些成衣,这下刘桂芳不干了,该花的就得花,但做衣服自己就能做何必多花钱呢!

这一趟下来虽然掌柜看在赵之晖面子上给了优惠,但还是花费了三两多银子。

买的时候不觉得,出了布庄赵父赵母就有些心疼了。

这一时间突然有钱了人果然会膨胀,要在往年,什么时候会在布装一次性买过这么多布料呀!

赵之晖见状赶忙转移话题,他是不在乎这点儿银子的,虽说开源节流,但如果一直节流不开源的话生活一样不会有好的变化。

再加上现在糕点生意初步步入正轨,远的不说,日常生活买衣裳的银钱肯定是不缺的。

“爹娘,我之前听酒楼的人说城南有一家老字号羊肉汤馆,味道极好,正好到午时了,我们今天就吃羊肉汤吧!”

赵安义也说:“是呀娘,走这好一会儿我都饿了,走吧走吧!”

刘桂芳无奈被赵安义拉着走了,赵永年在后面笑呵呵的跟着。

赵之晖看街上人多,转身想拉着辛月的手,被她躲开了。

“……?”

辛月最近一直在家做糕点,没有下地,皮肤养得白皙不少,所以有点微红一眼就能看出:“在街上呢,人多!”

赵之晖笑了笑,小孩儿这是害羞了,他也不强求,今天穿的长衫衣袖宽大,便递了过去:“拉着些衣袖,街上人多,小心走丢!”

辛月这次没有抗拒,乖乖的拉着衣袖。

赵之晖看着小孩儿乖巧的模样,不知道为什么,心头微痒。

还没等他想明白突然闻到一股淡淡的花香,抬眼一看才知道是到了胭脂铺门口。

赵之晖想了想,脚步一转就进了胭脂铺。

之前原身给辛惠儿买过胭脂,所以这个地方他还有记忆,也是到了这里他才想起来,自己好像从未送过辛月胭脂或面脂。

没道理之前送辛惠儿,现在不送辛月!

辛月被他拉着进了胭脂铺,还有些懵,进这里做什么?

她没有用过胭脂,在辛家时偶尔看辛惠儿使过,但是她毕竟干活的时间更多,所以没有过多关注过这些。

赵之晖之前来过,虽然有段时间没见了,但是店里小二还是有印象的,看两人进门,当即便迎了上来:“赵公子,有时日没见了,正好店里进了新品,您要不要看看?”

辛月一愣,反应过来赵之晖应该是买过胭脂给大姐,心里微微有些别扭。

赵之晖尴尬了一瞬,自然的接话道:“那就拿出来看看吧,再把店里的面脂拿些过来。”

小二更高兴了,赶忙把新进的胭脂和面脂拿了过来,这两样哪样价格都不低,今天可是运气好啊,正好遇见赵公子带夫人逛集市!

正巧这时找父赵母和赵安义找了过来,刚才突然不见赵之晖和辛月的人影,走回来才发现他们进来胭脂铺。

还是那句话,不论哪个年纪的女子都是爱美的。

赵之晖知道这个道理,所以拉着刘桂芳让她也挑两个胭脂。

小二见又来生意了,也高兴的介绍起来:“这位夫人,这个颜色的胭脂是我们刚刚新进的货,正好适合您用,来您试试这个颜色……”

果然不愧是城里的小二,巧舌如簧,几句话就把刘桂芳和辛月说的心动了,两人挑起了胭脂,又各自挑了两盒面脂。

赵之晖做主又专门买了两盒擦手的脂膏,在灶房做事看是轻松,但是对皮肤的伤害也是很大的!

除此之外赵之晖还挑选了一面铜镜,这个价格不低,赵家此前只有刘桂芳的房间有一面,这次正好胭脂铺有卖就又买了一面。

这个时代的铜镜可不是前世电视剧里面那样模糊不清的,打磨的十分光滑,光可鉴人,背面还雕刻有精致的花鸟图案,非常好看。

赵安义本在一旁耐心等着,赵之晖开口调笑起来:“大哥,不买一面送给大嫂?这里的铜镜这般精致,村里可是少见!”

赵安义闻言也心动了,买了一面稍小一些的,准备过几天送去于家。

都买好后把东西装进胭脂铺送的小竹篮里,拎着小竹篮便去了城南的羊肉汤馆。

至于之前买的面料,约好了稍后过去取。

走到馆子门口才发现几张桌面都没了空位,看样子过来的稍晚了。

几人还在犹豫是否换一间店铺,却听到了熟悉的声音。

“大哥,大嫂,这里!”

赵之晖闻声看了过去,在汤馆靠左边的桌上坐了一桌肌肉结扎的高大壮汉!

其中一个面目俊朗,仪表堂堂的汉子正朝他们这边招手,。

他刚觉得此人有些熟悉,就见赵永年和刘桂芳高兴的走了过去。

赵永年走近抱住那汉子锤了两下肩膀:“阿弟,你终于回来了,这次怎么去了那么久!?”

这称呼一出口,赵之晖便想起来了。

此人是赵永年的弟弟赵永英,赵之晖记忆中有这人,他从小就好动,小的时候爬山玩耍时遇到一个猎户,是村里的退役军人。

因为服役时伤了身体,不能有自己的孩子,赵永英一直跟在那猎户手下学武艺。

那人便把赵永英当做自己的孩子,一身本事倾囊相授。

赵永英长大后也成为了猎户,后来打猎时在山上救下一名女子,是县城镖局家的女儿。

两人感情发展顺利,成亲后赵永英便不做猎户了,跟着镖局一直走镖,因为武艺了得在镖局里很受器重。

这次就是因为接了一个比较远的活计,一走就是几个月,赵永年前几天还念叨了几句。

这一桌坐的都是镖局的人,看他们过来连忙起身,他们也差不多吃完了,和赵家人寒暄了几句就准备离开。

等赵家人落座赵之晖才发现赵永英旁边还有一个做男装打扮的女子,这应该就是他小婶崔丽曼了。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