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曲南归第一城

睡至半夜,河洛被小菱叫醒,河洛知道用意,二人轻手轻脚来到屋外,小菱轻声道:哥哥,须得找个僻静的地方才好。河洛点头说道:但不能太远,前面不远有处小树林,二人来到林中,离小屋虽不远,但也不易被发现。河洛笑道:那神秘婆婆到底教了你什么,如此神秘,若是依我干脆一股脑教给李达哥和义父好了,不对,莫非那婆婆只是个江湖骗子拐卖儿童的。。。话没说完,便被小菱按住了嘴,小声道:不可乱说,说不定婆婆现在就能听到,那就糟了。河洛心中暗笑,可见小菱这样,却也不好再说,只得点点头。

小菱放下心来:哥哥,你没见那婆婆手段,不然自会敬畏,可惜婆婆不喜男子,我又太笨了,三天的时间只记住了一点点,若是你肯定能学到从婆婆那里学到更多的本事。

河洛笑道:谁若是说你笨,准是他嘴巴长在屁股上了。

小菱听他说的粗鄙,嗔道:只会说笑,人家说正经的呢,婆婆虽然没明着反对,但我想总归不太好,婆婆一人孤苦的生活在此山中十几年,必有难言苦衷,她不想让人发现,我们不好违背了她,所以我想我们就是学会了他的本事也不可外露除非是不得已。

河洛见她说的郑重,点头道:不管这婆婆是何人,可只要是对你好就够了,我们自然要遵从。

当下二人相对而坐,小菱随口背出一段口诀:驯乎玄,浑行无穷正象天。阴阳(土比),以一阳乘一统,万物资形。方州部家,三位疏成。曰陈其九九,以为数生,赞上群纲,乃综乎名。八十一首,岁事咸贞。

这口诀很是拗口但河洛惊奇发现和从小便在自己身边的小册子上的内容有相似之处,河洛自从懂事开始身边便有一本无名小册子,自小便通读熟记,可内容艰深难懂,不明所以,后来师从杜齐学习了经史子集之后,渐渐明白小册子内容是道家秘术,所讲内容均是呼气导气之法,练之可强筋健骨,耳聪目明。

小菱又道:婆婆说这套口诀本有阴阳两篇,分为玄阴篇及玄阳篇,我们本为女子,更适合练那玄阴篇,便只传了我玄阴篇。河洛气结:我可是男子,可练不得了。

小菱接着背道:阴气诚形乎下,物咸溯而迎之,阴气始来,阳气始往,往来相逢。。。如此背诵了一刻钟方才背完。接着又教河洛背这口诀,绕是河洛聪明非常也花了半日才堪堪记下。

第二日,二人又到树林中,小菱先按婆婆的解释将口诀解释给河洛,河洛对其中意义理解本比小菱要深,加之和无名册子上的内容相呼应,反而比小菱领悟的要快上许多。

小菱很是开心,又传了一套轻身功夫和一套掌法名为:九玄功和玄英掌。这轻功和掌法,小菱已学的有模有样,可河洛学了七八日也毫无进展,很是沮丧。

其实河洛毫无外功基础,又不是名师指点,小菱从婆婆那学来的可谓武林一等一的轻功和掌法,但只能教出个一分模样,河洛如何能在短期学会这些精妙的武功。

二人随着杨天峰夫妇在山中一直过了半月有余,白天杨天峰带着李达出去打猎,兄妹二人便在小树林中琢磨这口诀和掌法武功。河洛更是觉得这玄阴篇口诀似乎和那无名册子中的口诀有莫大关系,但细细思量又似是而非,那无名册子中所述内容多是引气入体,强身健体的口诀,而这婆婆所传的玄阴篇口诀则更像是武功心法,有时甚至觉得这口诀是那无名册子的后半部分,可想想又觉得难以置信,而且这口诀岁说和那无名册子中的内容有点相似,可又各成一体,觉不可能是一人所创。河洛想不明白便不去想

(本章未完,请翻页)

它,只知道练习这口诀十余日当真很是痛快,很多以前没想明白的都变的清晰了,自己把两者结合领悟出的道理说给小菱听,只说是自己灵机一动想到的,让小菱也精进许多。

不过兄妹二人最爱的还是这九玄功,当真好用施展起来如神龙见首不见尾,身形飘忽让人难以琢磨。河洛这几天苦练不法,在这小树林中居然踩出了脚印,对着脚印河洛发现,这套不法暗含九宫八卦,看似步法杂乱,其实每一步都恰到好处,却偏偏让敌人想象不到,河洛知道这步法就是以后逃命的利器,如何能不下功夫,这时他才真正佩服起那不知名的婆婆来。只是他基础奇差,根本无法连贯走出九宫八卦,到是小菱越来月纯熟。

离兄妹二人不远处的山坡上,一人一鹿静静的站着,看着兄妹二人苦练,正是那婆婆。不知过了多久,那婆婆道:没想到,这孩子是个习武奇才,可惜。。。如此也好,过一个常人的生活估计也是他们期望的,雪儿我们也该走了,咱们换个家吧。。。说完转身走去,那白鹿跟在后面,不时转头看着小菱,很似不舍,就这样渐渐走远了。

这一日,一家人围坐一处吃着饭聊着天,杨天峰道:洛儿,你来山中已有半月有余,你李达哥也和我说了,杜先生和山中各位叔叔伯伯的意思是让你回我大宋,才能建功立业,我这几日也和你母亲商量过了,觉得是该让你回去,而且我们也会和你一起回去,我们现在是一家人,一家人就要在一起。

经过这半月的相处感受着杨天峰夫妇对自己的关心,河洛早已经真正把他们当成了父母,听了这话河洛心中翻腾,第一次有了父母的关怀,这中感觉让他热泪盈眶,笑道:好,我们一家人就回大宋,无论在在哪,只要一家人在一起就好。

李达笑着拍手道:好好好,我这一趟远门没白出,遇到了很多好事,哈哈,回去和军师头领他们一说,他们也能放心许多。

这样几人计议已定,收拾妥当,家中本也无甚值钱物事,个人只一二包裹便可,定好时间第三日一大早变出发向济南府行进,此处离济南府已经不远,不几日来到济南府城下,河洛远远看去:好一座济南府,城楼高耸,外城长五十里,城高四丈,护城河宽五丈九尺,果然有气魄,可惜如今却沦为金人之手,城门口虽有金兵盘查,但也略做摸样,河洛几人确像是父母兄弟投亲而来,自也不以为意,只问了杨天峰几句,便匆匆放行。

河洛到很是奇怪,偌大的济南城,防卫松懈如此,杨天峰感叹道:宋金十余年无大战事,守门的自然也很是松懈,岳王爷在世时,曾以襄樊为依托一度打到新野只差一点就实现了过河的愿望,那时刘豫伪齐尚存,战事激烈之时,济南城中屯兵多达三十万,可自绍兴宋金和议以来,战事不多,金人多年来来早已不是那马背上的强悍民族,一个以勇武著称的民族一旦丢失了魂,他们的贪婪懦弱让人瞠目结舌。若不是现在出了个历史上有名的暴君,完颜阿骨打的子孙早就辱没了祖先的威名。

入得城来,看着这诺大的繁华都市,河洛和小菱仿佛土包子进城,他们自小生活在青州,和这百年都城自是没法比,幸亏有杨天峰在旁,对于济南他自是熟悉的紧,只不过和十余年前仍有极大的变化:街上到处可见金人,行人的装束也颇有不同,人们行走匆匆,大多不愿多谈,少了份亲近,多了份冷漠。

河洛却不知这些,只顾左顾右盼,见到好奇之物便与小菱高声笑语,惹得路上行人为之侧目。

杨天峰道:我们先找个客栈打尖,然后好好计议一番。可先探听一下徐朗的情形,虽是杜先生好友,可毕竟二人分开已

(本章未完,请翻页)

十几年了。

河洛道:义父所言极是,小心些总是好的,若是徐朗不如我老师所说一般,我们便不用理会,自己寻机会过河便是。

几人边走边说,来到一座客栈,上书平安客栈,字体雄浑,疑似大家之笔,门口左右柱子上有副对联,上联是:万里纵横,叠叠关山难阻隔。下联写:四方联络,条条车路任通行。李达道:这个去处自在,就这吧。众人走进客栈,里面很是热闹,三层楼均客满,跑堂小二见有客,忙迎了过来笑道:几位是用饭还是住店。李达高声道:先吃饭在住店,给我们找个位子,好吃好喝的先上来。说着扔了一粒碎银子,那小二见这客人出手阔绰自是不会怠慢,口中应着将几人让到一处坐了。

不大一会,饭菜便端了上来,小二说了声慢用便自行忙去了,河洛这十几年来正经在桌子上吃饭的次数加起来不会有五次,如今这样吃饭他到不习惯了,心里琢磨着是不是找点差,吃顿霸王餐,可一想那样肯定被义父责怪,只得打消了念头。吃完了饭小二将几人让到后面,要了两间房住了下来。

安顿下来已近傍晚,李达和杨天峰便一起出门去了,河洛本也想到大街上看看,可几天没有习练那口诀心中早已奇痒难耐,见房中无人便一人练了起来。

不知过了几个时辰,只觉腹中有一股热气来回的流动,但是流到手臂处变无法通过,饶是如此,河洛觉得自己的精神也比以前好了很多,视力和听力都变得灵敏不少。

这时听到门外脚步声响起,知道是李达和义父回来了,果然李达兴冲冲的推门而入,后面跟着杨天峰,李达笑道:我们出去跑了半日,你到好清闲。河洛嘻嘻一笑也不理会,只问道:有什么好消息吗?

李达倒不急,喝了口水坐了下来才开口:自然是好消息,我们找到了城中的兄弟,原来自从我们出发,军师便将消息传了过来,估摸着半月之前我们就该到,城中的弟兄一直在联络处等着我们,奈何不知我们中途有了耽搁,到把他们急坏了,正愁着如何给军师回话呢,哈哈。

杨天峰接道:我们也探听清了徐朗的情形,城中的兄弟在接到军师的消息之后,早早的便摸清了此人的情况,如军师所言,此人极有商人头脑,本来只是一介书生,不想这几年将家中生意做的如此之大,大宋和金朝均有商铺,不过最近他也挺烦闷,生意做大之后,被金朝朝廷注意上了,一举一动都受到限制。所以我们在想,还要不要去寻他,虽然他在济南城中手眼通天,可如此一来,想要过河反而不便。

河洛想了想道:如此一来,我们更要去寻他,义父如你所说,这徐朗是身在曹营心在汉,虽说在济南城中有名望,可在金人眼中毕竟是三等人,只得做做生意,若是无法入仕,真正心向金朝,家中纵然有万贯家财可也难保哪天祸患降临,到时候别说是钱财便是性命也堪忧,更何况如今的金主是个残暴无道之人,如何能让一个汉人富可敌国,如今既然已经盯上了,怕是不久便会直接下手。

杨天峰缓缓点头:有道理,怕是如此。

李达急道:那我们该如何?

河洛道:这也不忙,我相信他定有所准备,或是南下或是真正的投奔金朝,只是一时难以下定决心,我们此时去正是给他吃这颗定心丸的。

李达不解道:光靠我们几个如何能说动他随我们南下?难道要我们绑了他去。

河洛一笑道:事在人为,只要他心中还有大宋我们便可成事。

杨天峰一锤定音道:便如此,大不了一走了之。

(本章完)

.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