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8章 元朝

宋元明清,两宋之后,蒙古铁骑入中原,立国大元,武力冠绝世间,调侃时可称千年王朝,但要写一句霸气语录的话,我首先想到的是:

横扫世界,做回自己!

事情还要从公元1162年说起,这一年,漠北草原上降生一个男孩,9岁丧父,让人当狗撵。

成年后,铁木真聚敛部众,一步步统一蒙古高原……好吧,蒙古这个名字也是因为他。

1206年,铁木真于斡难河登位,建立大蒙古国,开启征战世界的旅途。

打残金国、灭西夏、灭西辽、灭花剌子模,足迹远至黑海海滨。

1227年,铁木真病逝,元朝建立后,追谥庙号元太祖。

铁木真死后,他的第三子窝阔台继位,是为元太宗,当然,当时还是大蒙古国皇帝。

1231年,蒙古征服高丽,迫使其太子为质。

1233年,蒙古灭东真国。

1234年,蒙古灭金国。

1235年,蒙古再次西征。

1237年,蒙古军队踏破莫斯科。

1241年,两路蒙古军队踏入东欧腹地,大破神圣罗马帝国联军,欧洲为之震惊,称其为上帝之鞭。

窝阔台死后,其长子贵由即位,是为元定宗。

贵由即位后,再次发动西征,贵由最终病死于西征归途。

1246年,蒙古招降吐蕃,疆域囊括青藏高原。

1251年,蒙哥继承大蒙古国皇位,是为元宪宗。

蒙哥继位后,派旭烈兀继续西征。

1253年,忽必烈灭大理,疆域扩张至西南。

1258年,蒙古占领阿拉伯帝国首都巴格达,灭阿拔斯王朝。

同年,蒙哥率军南征,情迷钓鱼城。

1259年,蒙哥病死,蒙古汗位空悬。

蒙哥死后,阿里不哥、忽必争夺汗位,促使大蒙古国分裂,最终形成元朝、四大汗国。

1260年,蒙古占领大马士革。

同年,忽必烈于开平府即汗位,同时应用中原王朝年号,建元中统。

1271年,忽必烈取《易经》大哉乾元之语,建国大元,1272年,定都大都(北京)。

1276年,元军踏入临安,灭宋。

1279年,元军灭亡南宋流亡小朝廷,正式结束自唐末以来割据纷立的局面,地图上只有一个元字,时代也唯有元。

一句话,13世纪,是蒙古人的时代,或称之蒙古人世纪。

蒙古西征、东讨、南下,伴随着战争的永远是杀戮,而蒙古军队的杀戮,放眼世界也是极其炸裂的。

从蒙古高原打到东欧腹地,一路上灭国无数,屠城无数,抢掠无计,郭侃挣了个东天神将的名号,蒙古全体获得上帝之鞭的称号。

怎么来的?踏着累累白骨得到的。

综上,为元朝建立历程。

而元朝事实上的第一个皇帝,是元世祖,www.youxs.org!

嬴政:……这么狠?

刘彻:绝对的狠族啊!

杨坚:……世界真大!

李世民:世界这么大,朕想去看看。

忽必烈:虽然治理没跟上,但是面子,俺是赚得足足的。

朱棣:打仗俺服,但治理这个问题……话说你们蒙古人是真没意识到自己做了皇帝吗?咋把中原当牧场了?还是把自己当成了地主,只管收租不管治?

爱育黎拔力八达:朕不服!

朱棣:行吧,你确实也还行。

硕德八剌:朕也不服。

朱棣:不服上边儿呆着去,需要俺提醒你有个坡叫南坡?

硕德八剌:……

雍正:打仗,只废体力,治国,费脑子,他们不行!

忽必烈:喂喂喂,过分了哥几个。

朱元璋赵匡胤:老赵,宋亡了,你就没啥想说的?

赵匡胤:有啥好说的?赵昀死后就没治了,不亡才奇怪好吧?

朱元璋:……6!

嬴政:经过赵佶、赵桓、赵构仨货的洗礼,老赵已经佛了。

刘邦:换句话说,气着气着……习惯了!

刘秀:这个习惯正经吗?

杨坚:太正了好吗?好歹三百多年国祚呢,三百年啊,整整三百年,朕都不敢想。

李渊:姨父的羡慕已经溢出来了。

刘邦:溢出来了?哪里?快说!

刘彻:加一!

李渊:你们真是……

杨坚:……滚啊!

朱棣:哈哈哈,莫跟隋帝论长短,小心他哭给你看。

雍正:还得是你,毒舌老四。

朱棣:你也不差啊,补刀老四!

李世民:哈哈哈哈……

朱棣、雍正:李老二边儿去!

李世民:……

言归正传!

www.youxs.org,生于1215年,是铁木真之孙,拖雷嫡次子,一众兄弟中,排行老四。

又是老四,你好,蒙古老四,猛人老四集中营大佬。

忽必烈很聪明,很喜欢读书,尤其是史书,又尤其喜欢读关于李世民的史书……确定了,又是一个李二粉。

他积极模仿李世民的所作所为,四处招揽四方文学之士,询问治国方法,身旁渐渐汇聚了一大批饱学名士。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1242年,忽必烈在和林结识了一个贼聪明的和尚——子聪,他还有另一个名字,叫刘秉忠。

这是个狠人,明朝妖僧姚广孝都算是他的盗版。

史书称他——于书无所不读,论天下事如指掌!

博学多才,能谋善断,简直是天生的谋主,忽必烈很重视他,千方百计将他留在身边。

【叮!恭喜获得金色传说!】

事实证明,忽必烈这一次的决定非常正确,10多年后的汗位争夺战,多亏了刘秉忠为他献计定策。

同时,因为身边聚集了大量儒学名士,忽必烈由此获得了一大批汉族地主支持,所谓汉人军事贵族,所谓儒学大宗师,所谓仰慕汉文化,核心其实就一个,权力!

忽必烈很明白自己需要什么,也很清楚他能用什么方式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难说他到底喜不喜欢汉文化,但就算不喜欢,为了想要的东西,他也必须喜欢。

他是嫡子,但并非嫡长子,且只是拖累的嫡子,在那黄金家族内,忽必烈并不如何受重视,也没有多少蒙古贵族支持他。

恰好,他发现了同样不受重视的汉人地主,这些人跟蒙古汉子不是一条道的,硬要一起玩,结局高低死一方。

于是,忽必烈带着野心奔向了汉人地主,同样,汉人地主也主动走向了他……哦,又是双向奔赴……个鬼啊!

都是千年的狐狸,大家也都不玩聊斋。

有些话虽然不能明说,但委婉表达,阐述明白其实并不难。

忽必烈想要的是汉人地主的支持,汉人地主想要的是在大蒙古国的地位,简而言之,一个有名位无实权,一个有实权而无名位。

两者联合,刚好互补,于是联合。

1251年,这是一个重要的时间,这一年,蒙哥登上了大蒙古国皇位,这一年,蒙哥任用同母弟忽必烈统领漠南汉地军事。

进一步的名位到手,实权很快由汉人地主补齐,于是,一个由蒙古汉子领袖的军事集团建立。

忽必烈很聪明,他知道蒙哥之所以让他统领漠南,本质上是在跟窝阔台一系察合台一系的蒙古贵族打擂台。

所以,他坚决听从大汗指令,只管军事不管民,避免自己还没发育好,就让皇兄蒙哥撸下去。

1253年,蒙哥封赏诸王,允许忽必烈从开封、陕西两个地方挑一个作为自己的封地,忽必烈毫不犹豫的选择了陕西。

在陕西,忽必烈积极行使汉法,推行屯田、恢复农业生产,兴办学校,为争夺权力默默做着准备工作。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