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0章 手法隐秘

京阳市作为一座人口上两千万的大城市,生活了太多的人,所以才导致了堵车和拥挤的现象无法根治。

但这又是一座不大的城市,每个人的社交圈大致都在一百人到两百人之间,有些人多一些,有些人少一些,但经常联系的人通常都在这一范围内。

曾经有人说过,只需要通过三个人,你就可以认识全世界任何一个陌生人。当然,这句话和放屁没什么区别,但也从侧面印证了一个浅显的道理: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

如果你想打听一个人的话,只要找对正确的朋友,总能从朋友的口中探听到消息,就算这位朋友不清楚,他的朋友或许会带来惊喜。

宋宁是黄粱的朋友,而宋宁的朋友的同事是负责调查王蔷毒杀案的刑警,这就让黄粱和此人搭上了线。

来到约定的足球酒吧后,黄粱看到了坐在角落卡座的一名剃着平头的爱装男人。男人年纪比黄粱大一些,可能四十好几了。他看到东张西望的黄粱后,立刻冲他招了招手。

“您就是陈锋陈哥?”黄粱恭敬的问道。

“对,黄粱?”

黄粱点点头,坐在了陈锋的对面。“抱歉,来晚了,路上有点堵。”

“都快十点了还堵着呢?”陈锋无奈的笑了笑,“这才过去几天,我就开始怀念过年期间一路畅通的大马路了。那tm才叫开车,才叫驾驶乐趣。”

黄粱微微一下,忐忑的心放松了大半,这人的性格是他喜欢的类型,直来直去,没什么花花肠子。

要了杯苏打水,黄粱直奔主题,对陈锋问道:“抱歉耽误您宝贵的休息时间,为了调查王蔷的案子,您们最近工作一定很忙吧。”

“那还用说。”陈锋看着吊在半空中的一台电视机上播放的足球比赛的录播,随口答道:“工作嘛,哪有不忙的时候。”

“也是...”黄粱附和道,“我听说致死毒物是含有鸡心螺毒液成分的药物?”

“你小子从哪儿打听到的?”

黄粱微微一笑,没搭腔。

“对,药物名称是个外文名字,反正是拗口就对了。”陈锋边喝着啤酒边说,“那种药是处方药,寻常途径不好入手。这算是条线索。”

“这样啊...发现嫌疑人了吗?”黄粱装作不经意的问道。

“你小子是知道规定的。”陈锋转头瞥了黄粱一眼,“我不可能告诉你问题的答案。”

“您当然不会对我说些什么。”黄粱微微一笑,“但是我们的目标是一致的,查明究竟是谁毒杀了王蔷。你可以用沉默来回答我。”

陈锋默默的注视着黄粱,一语不发。

“懂了。”黄粱了然于胸的点点头,问出了另一个他最为关心的问题:“凶手的下毒手法是?”

“无可奉告。”

“口服?”

陈锋端起酒杯看着金黄的酒液:“这啤酒太温了,没劲。”

“难道是体外注射?”

“法医在王蔷的右脚脚面上发现了两个不易察觉的针孔。”陈锋面无表情的说,“剩下的你自己想去吧,你是个聪明人。”

“针孔在脚面上?”黄粱瞳孔微微扩大,“也就是说,凶手下毒的手法十分特殊,可能是用某种尖锐物体将毒液注入到被害人的体内。如果有两个针孔的话,说明凶手为了确保王强毒发身亡,进行了至少两次下毒的举动。”

“随你怎么想。”

“这就不好办了。”黄粱自言自语道,“如果我是下毒者的话,我会把下毒工具伪装起来,以防止被人发现。嗯...”沉思片刻,黄粱猛然意识到凶器的真面目:“八成是雨伞或钢笔等在生活中常见的物品。我记得国外发生过一次针对叛逃特工的报复暗杀行动,用的就是改造过的钢笔,笔尖是注射针,只需要一个擦身经过的机会,就可以趁机将毒液注入到目标的体内。”

“你小子少看点电影吧。”

“我个人倾向于是雨伞。”黄粱自顾自的说,“凶手可以伪装成不小心用伞尖戳到被害人王蔷的脚面,装成惊慌失措的模样,即便连戳两下也不会引发被害人的警觉。凶手完全可以在被害人反应过来前就转身离开。”

“谁知道呢。”陈锋嘀咕道。

黄粱沉吟道:“您对我的设想并不感到惊讶,说明警方做走出了相似的推测。考虑到距离案发已经过去整整五天,与案件有关的监控视频一定被专人彻底梳理过,但警方仍没能找出可疑的嫌疑人...而且鸡心螺是剧毒,即便摄入的剂量极其微量,王蔷也不会撑多久。这只能说明一件事:凶手是在商场内摄像头拍摄的范围外动手的。”

“你小子说书的天赋不错啊。”陈锋调侃道,“可以,今天这趟算是没白来。来,走一个。”

黄粱端起杯和陈锋碰了下。

“商场的监控系统一定存在许多死角。”黄粱无奈的叹了口气,“这工作量不是一般的大啊。”

“习惯了。”陈锋不以为然的说,“咱们这份工作要说简单也简单,接到一个举报电话有时候就能抓住罪犯。要说困难也困难,凶手跑个十年二十年的有的是。不过这事儿现在少了。摄像头这玩意还真是个好东西啊。”

黄粱赞同的点点头。

“不过这次它就没能发挥神奇的作用了。”陈锋说,“也正常,凡事有利就有弊,总不能对摄像大机太多依赖不是?破案得靠这个。”陈锋点了点脑门。

“是啊...得智取...”黄粱出神的呢喃道。

离开足球酒吧后,黄粱在回事务所的路上一直思索着凶手的作案手法,他有七八成的信心,确定凶手很可能用的就是他想出来的杀人手法。这种手法极其隐秘,不易被察觉,可以在实施杀人行动后立刻逃离现场,做到神不知鬼不觉的下毒。

能想出这种手法并实施的人,一定是心思缜密的冷血动物。排除下毒者是报复社会、随机挑选杀人目标的情况不谈的话,此人就是专门冲着被害人王蔷来的。目标单一明确:要命。

通过张璐涵之口,黄粱对王蔷有了粗浅的了解。毫无疑问,她不可能存在财务危机。王蔷的丈夫经营着连锁超市,是一位很有实力的成功企业家,很舍得在王蔷身上花钱。而且王蔷本人似乎平时还玩玩股票,单单是她来自股票的收益就是一笔很客观的收入。

王蔷和她丈夫年龄相差了十几岁,但感情一直都还不错,没有听闻过夫妻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的传言。

当然,过日子的事情,关起门来只有夫妻俩本人清楚,作为外人的张璐涵也只是说出她的直观感受罢了,可能与事实相差甚远。

不过至少有一点可以肯定,案发当时,王蔷的丈夫人在千里之外的外地出差,下毒者不可能是他本人。至于是否可能是他雇凶杀人,警方会查实这一点,目前还没有任何可疑的迹象出现。

由金钱纠葛引发凶杀的可能性不高,另一大可能性就是情杀了。即便以黄粱挑剔的目光来看,王蔷也称得上‘美艳动人’这四个字。她的年龄比张璐涵小两岁,今年也已经三十七了,但是从外表上完全看不出来,年轻的就像是刚毕业没几年的女大学生。

而且王蔷比大部分的年轻女学生还要有活力,曲线也更加婀娜。这都要归功于一周五天雷打不动的健身训练。听张璐涵说,王蔷保持规律的健身已经有五六年的光景。她原本就长相出众,经过刻苦的锻炼后,身材更是无可挑剔,与同样年轻漂亮、保养完美的张璐涵站在一起,两人称得上是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正如那句话说的好:美都相似,而丑却各有各的丑。黄粱对于王蔷和张璐涵会成为关系要好的闺蜜一点都不感到意外,两人都是长发瓜子脸,身材高挑、气质出众,长相有几分相似。单单是看自拍的话,一打眼望过去,很容易会产生两人是亲姐妹的错觉。相比于张璐涵的婉约气质,照片中的王蔷多了几分强势御姐范,她本人的性格似乎也如此。

各方都想要找出毒杀王蔷的凶手,对于资源极其有限的黄粱而言,摆在他面前的选择并不多,他只能另辟蹊径,试图去探查王蔷不为人知的一面。

经过反复思考后,黄粱决定从王蔷生活中逗留时间最长的两个地点入手:健身房和家。明天他打算先去王蔷生前居住的小区转转,看能不能有什么收获。之后他会去王蔷平时去的健身房打探消息。

虽然这些地方警方肯定早就已经走访过一遍了,但是干过刑警的黄粱深知一点:有时候那身醒目的制服会让调查事半功倍,有时候却则不尽然。

普通人在面对警方问询的时候——尤其牵扯到一桩杀人案——难免会生出胆怯之情,甚至会因为害怕自身被波及而头脑空白。

这时候,就是他这位私家侦探登上的好时机了。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