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8章 风起河西(十四)

就在唐军骑兵大杀四方的时候,仁美整个人都懵逼了。

他刚刚派出九千精锐骑兵,列好阵势并发起冲锋,结果被唐军骑兵在不到半个时辰内杀得溃不成军。

在正面,唐军的陌刀阵如绞肉机一般不停收割回鹘骑兵的生命,现在唐军骑兵也开始了冲锋,并且还击败了自己引为依仗的骑兵。

他真的没想到最先败的会是自己引以为傲的骑兵,他想过是正面的步骑大战,想过偏师那边,但他没想过骑兵对决会输。

他知道若真的战败,自己会面临什么。

自己好不容易夺取的大权可能会就这么失去,几万回鹘骑兵不知道能回去多少。还有狄银那边,对方会放过自己吗?或者说唐军会放过自己吗?

不仅是如此,自己这一败,甘州回鹘怎么办?整个汗国将会元气大伤,再也无法抵抗大唐的兵锋,而且从此沦为大唐的附庸,这是他不愿意接受的。

或许撤回王廷还有机会,汗国还能抽调不少骑兵,只要自己能把眼前的这些骑兵带出去,定能东山再起。

对,就是撤退。

论作战,他不如狄银,只是在争权夺利上,他更胜一筹。

如今局势对他不利,他想的不是如何扭转战局,而是怎么撤离战场。

可如今怎么撤?

往脚下这山坡后撤退,还是从其他方向?jiqu.org 楼兰小说网

他看了看战场,也就包围圈那边可以通往甘州,可这有什么用?

做出决定的他当即下令,“吹响号角,随本王子撤退。”

说完,他便率先调转方向,策马朝着身后的山坡顶跑去,身后的亲兵纷纷策马跟上。

“呜呜呜。。。”

在仁美率先撤离的同时,沉闷的号角声响起,正在跟唐军血战的回鹘骑兵一愣,不知道为何要撤退。可看到东边唐军骑兵正大举杀来,正面作战的回鹘骑兵率先脱离战场朝着后方的山坡奔去。

对于回鹘骑兵的撤退,李存进其实很想继续追击,可他麾下基本是步兵,即便是因为缓坡,导致骑兵的速度也不快,但也不是步兵能轻而易举追上的。

狄银这边原本也想追击,可看到甘州回鹘这边的惨状,他有些不忍,并没有下令追击,而是想办法消灭面前的军队。

他面临的军队主要是部族骑兵,所以也没什么不忍,干就是。

也就刘知俊带着数千骑兵继续追击,哪怕是翻过缓坡,依然没能停歇。

就这样,反倒是之前损失最大的正面战场的回鹘骑兵最先撤退,也是撤退走最多的,只是在后面的逃窜中,被刘知俊率领的右神威军斩杀不少。

偏师这边最惨,基本上交代在战场。

“传令下去,打扫战场,修整一日。”李存进并未下令追击,他的主力是步兵,不擅长追击。

“招讨使,那刘副使那边怎么办?末将见敌军骑兵逃走的仍有一两万之众。”有人露出担忧之色。

“无妨,李副使知道怎么做,何况我们也不是没有准备。”李存进冷冷一笑。

他说的自然是周一围率领的三千骑兵,想来此时也该到回鹘王廷了。只要周一围能控制回鹘王廷,仁美逃回去也翻不起大浪来。

“招讨使,不如本王也率领部分骑兵前去配合刘副使。有本王在,能劝降不少回鹘军队,也能减少朝廷军队的损失。”一旁的李狄银看到现场的惨烈,有些不想回鹘自此落寞。

之前他在自己的战场,等他来到正面步骑大战的战场时,才发现战争的惨烈,在大军前方,不知倒下了多少回鹘战士的尸体。

一时间,李狄银心中也有些自责。

李存进看着李狄银思索了一会儿,点了点头,“既然张掖郡王愿意亲去,那本使给郡王两千骑兵,负责协助接管回鹘王廷。”

“多谢招讨使!”李狄银感激似的点头。

在李狄银下去后,旁边有人露出一丝担忧,“招讨使,此人是甘州回鹘比较强势的人,又会领兵。若是他接管甘州回鹘,恐怕会对朝廷不利。”

李存进不以为意,“有我们的大军在,他翻不起大浪。让大军休整一日后,派五千步骑去攻占山丹和甘州,这河西走廊注定还是我大唐的。”

“末将遵命!”

。。。。。。

其实到了这个时候,河西的局势基本已经明朗,只是中原这边还没得到消息。

不过有个消息却是传开了。

伪汉皇帝刘龚及其亲族、附逆大臣在洛阳被处斩,数百人被杀。其他没被处死的亲眷中,男子被流放各地,女的被送进掖庭宫或者被流放。

这一杀,李柷的暴君之名更加坐实,对于敌人,他基本不手下留情。当初蜀主王衍和蜀国那些大臣能免除一死,是因为蜀国的宗室和不少大臣被王宗弼杀了,王建的义子也在押送回洛阳的途中被朝廷除去,剩下的王衍和部分大臣这才能活命。

至于伪汉这边,刘龚的称帝惹恼了李柷和不少朝臣,所以就成了杀鸡儆猴的那个‘鸡’。因此刘龚等人被处死后,这个消息很快送到了吴越。

没错,不是被动传去的,而是李柷让人把消息送过去的,其中的意思可以去猜。

“大王,朝廷送来的邸报,刘龚及其亲族、大臣共三百余人被处死,余者男子流放、女子充入掖庭宫。”

皮光业是怀着忐忑之心走进的王府议事大殿。

要知道三月初送来的那份旨意让钱镠愤怒不已,一个县公就把他打发了。如今朝廷直接大张旗鼓送来刘龚等人伏法的邸报,其目的不言而喻。

他知道,一旦钱镠知道这个消息,定会恼羞成怒。

听到皮光业所说的消息,在场的官员都大为震惊。

“都杀了?朝廷处置怎么如此狠毒。”

“这又不是第一次了,除了马殷和王审知的结局好一些,其他的像朱梁、蜀国不都比这个惨?”

“大王,朝廷此举太过无理,摆明了是逼迫我吴越。”

在场的官员也有人对朝廷此举颇为不忿,可当这话说出后,众人也纷纷看向王座上的钱镠,可对方听了之后,并未恼羞成怒,而是傻傻地坐在那里。

一时间,让这些官员也不敢确定钱镠是什么态度。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