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5章 塞北战云(二)(三...

塞北,主要是以长城为界,长城以北便称为塞北。

不过大唐无长城,所以这里的长城主要还是指北魏、隋朝修建的长城。

其实隋朝修建长城的规模并不小,自开皇元年至大业四年的28年中,隋朝两代统治者先后7次调发近200万劳力,于北部和西北部边境修筑长城、增建城垒,在前代北魏和周、齐修筑长城的基础上,使东迄紫河,中经朔方、灵武之境,西至榆谷以东的长城、筑垒,基本连成一线。

总得来说,隋朝的长城对于其巩固边防起了不小的作用。

只不过隋朝并未做到可以轻而易举地消灭北面草原上突厥的威胁,虽然击败过突厥,但威胁依然在。到了隋炀帝时期,天下大乱,导致隋朝步入秦朝的后尘,二世而亡。

到了大唐,随着李世民这位最能打的皇帝数次下令出击突厥,唐朝接下来上百年开启了狂虐周边游牧民族的时代,北边的威胁也就没那么大,长城也就没修缮的必要。

若真要说,唐朝其实修建过长城。

其中一段在河东道境内,唐高祖武德二年(619年),刘武周攻占李渊发祥之地晋阳,攻陷河东大部分地方,威逼关中。唐王朝迅速采取强硬手段,一方面派秦王李世民抵御刘武周,另一方面迅即构筑防御设施,从平城至鲁口的长城由此出笼。jiqu.org 楼兰小说网

这一段长城说白了不是防备突厥,而是防备刘武周,姑且也算一段长城。

还有一段位于渤海国境内,这是渤海国为了防备黑水靺鞨修建的,因为渤海是大唐的属国,也勉强能扯上一些关系。

除此之外,就没了。

按照北魏和隋朝的长城来算,安北都护府就属于塞北,安东都护府以北的确同样也是。

时间来到三月初,此时的辽州已经大军云集,耶律阿保机亲自坐镇辽州,指挥二十余万大军攻打渤海国。

这一次,契丹可谓是出动不少大将和精锐。

述律平之弟萧阿古只、耶律阿保机的两位弟弟耶律安端和耶律苏、耶律阿保机的两个儿子耶律倍和耶律德光。

除此之外,还有韩知古、韩延徽、康默记、王郁、李存矩等汉人文臣武将。

当然,之所以他敢出动这么多人,是因为辽州距离上京也就几百里,就算是上京有变,也能及时赶回。而且上京那边也留守了不少兵力,用于防备大唐和奚王府。

没错,就包括奚王府。

因为这两年,奚王府暗地里有些不老实,虽未明着反叛,却有不少部族动歪心思。上京距离饶乐城只有三百里,只要奚王府有异动,也能随时镇压。

此时契丹已经发起了对渤海国的进攻,主要分为两路。

主力集中在辽州,主要攻打扶余府,这是渤海国的西部重镇,也是渤海国防备契丹的重要边镇。在此地囤积了至少五万渤海国军队,加上南边长岭府、西京鸭渌府等地,一共囤积着十万大军。

要知道渤海国的军队总共也才二三十万,在这里就囤积了几乎一半的军队。

耶律阿保机也知道扶余府不容易攻破,所以便听从韩延徽的建议派出一支偏师攻打渤海国西京鸭渌府。

鸭渌府有着不少高句丽人,虽说闹事程度不如扶余府和长岭府,但因为有着不少高句丽人,所以韩延徽认为此举可以趁着渤海国注意力都在扶余府的机会,一举拿下这渤海国西南重镇。

拿下鸭渌府,契丹军队便可迂回北上,包抄长岭府和扶余府,进而占领渤海国西边几个府。

耶律阿保机一听,觉得有些道理,便答应了,便以胞弟耶律安端、心腹康默记等人率领三万骑兵从辽阳府出发攻打渤海国西京鸭渌府。

“韩卿,这次粮食方面,你做的不错,这五万石粮食虽然不多,却也够大军一段时日之用。

我大军也有打草谷的习惯,加上缴获,足以支撑大军的粮草所需。”听到韩知古的汇报,耶律阿保机十分满意,当着一众人等的面就夸赞对方。

“陛下过誉了,这是臣的本分。等夏粮收割后,彰武军节度使还能押送两万石粮食来前线。”有耶律阿保机的夸赞,韩知古十分激动,连忙把自己的后续打算说了出来。

耶律阿保机听闻不禁点头,“夏粮收割拿出两万石,可会影响境内的百姓所需?”

韩知古想也不想就保证,“陛下放心,臣会让百姓留下至秋粮收获时的口粮,不会影响百姓所需。此战对契丹而言,十分重要,彰武军节度使是契丹的一部分,那些百姓也是契丹的子民,听闻之后,都积极支持。”

听到韩知古这话,韩延徽神色有略微变化,这听着有些不靠谱啊。

在场的还有王郁、李存矩这些汉臣,可他们都不知地方事务,所以对于韩知古的话并未产生怀疑,只是有些羡慕耶律阿保机对韩知古的重视。

一旁的述律平只是笑着开口,“韩爱卿对陛下、对契丹的忠心的确毋庸置疑,陛下之前不是正愁契丹立国后,没有自己的一套礼仪制度。韩爱卿对契丹和汉人的礼仪制度都很熟悉,陛下何不让韩爱卿负责此事,制定我契丹的礼仪制度?”

述律平这话一说完,在城内不少人都大吃一惊,这韩知古可真是幸运,深受皇帝和皇后的信任啊。

耶律阿保机对于述律平的提议并没有觉得不妥,这位皇后如今不仅是他的贤内助,还是他新的左右臂。

想到韩知古做事能力不错,也很忠诚,耶律阿保机便点了点头,“皇后言之有理,从即日起,以韩知古总知汉儿司事,并负责诸国礼仪,结合汉族传统礼仪和契丹国俗,创制契丹的礼仪制度,以便契丹人实行。”

这官职可不简单,这意味着韩知古不仅是契丹的礼部尚书,还是契丹汉人官员的老大。

听到这任命,韩知古激动地连忙起身行着大礼,“臣谢陛下隆恩。”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