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4章 临海书画展

结束一天的直播任务后,张扬开车直奔临海市美术馆。</P>

那边有个热闹的展会。</P>

有位非常重要的人在那里等他。</P>

她就是,沈书语。</P>

一个月不见,沈姑娘来临海了。</P>

她在国博文物总店工作,这次她的公司要来临海参加一年一度的“喜迎新年传统国画展”。</P>

这样的机会,沈书语当然不会错过,她主动请缨来临海出差。</P>

张扬到现场的时候,已经是下午五点半,展览还有一个半小时就要结束了。</P>

但是现场依然人山人海。</P>

到处都是书画作品,涵盖明代到当代的各类型国画。</P>

这个书画展虽然挂着“喜迎新年”的前缀,看起来像赶集一样,但是张扬在来的路上,看了一下参加的艺术品公司和各地的文物商店,在业内都是比较有名气的。</P>

带来的展品自然也不差。</P>

临海的书画爱好者们,当然不会放过这样的机会。</P>

张扬在现场看到不少戴着老花眼镜的老人,那脸都快贴到纸上了,看得那叫一个专注。</P>

尤其是国博文物总店的展厅里,几乎每一副画前面都站了人。</P>

甚至有的画作还要排队欣赏。</P>

张扬刚在展厅里逛了半圈,语。</P>

不过沈姑娘这会儿很忙,她正和同事一起,给现场的游客们介绍着展厅里的书画作品。</P>

这种情形,张扬不好意思打搅她,直接把头一低,混进了人群。</P>

“……陈洪绶这位画家,大家有没有人了解的?”</P>

张扬来的时间很巧,沈书语刚好新开始介绍起一副画作。</P>

画的是一个文人趴在石案上,撑着下巴思考如何在面前的纸上作画的情态。</P>

作为一个外行,张扬能看出来的东西,除了这幅画的年代,就是它的题材了。</P>

这是明代的【高士图】。</P>

是古代画家用来反映文人雅士生活的画作,与仕女图是相对的。</P>

这种画,往往只有一个要求,那就是要“雅”。</P>

最雅的境界,是雅到俗人过敏,看一眼就浑身难受。</P>

稍次一点,也要画出竹林七贤的那种洒脱和自由的意境。</P>

眼前这副陈洪绶的画显然只做到了次一等效果。</P>

因为张扬这个俗人还能看下去。</P>

见没人回答,沈书语开始给大家介绍这位画家:</P>

“熟悉晚明画史的朋友应该知道【南陈北崔】,崔是崔子忠,陈就是陈洪绶。”</P>

“陈洪绶生于明万历年间,逝世于清顺治九年,自号老莲,莲者,出淤泥而不染,陈洪绶的品行也是如此……”</P>

“大家应该看到了,这幅画上的落款是【老莲洪绶画】,正是陈洪绶标志性的落款。”</P>

“他画的人物,兼有李公麟、赵孟頫的特点……他的设色学的是吴道子,单论他在设色上的造诣,公认的在唐寅和仇英之上,在整个明代画史都排的上名号……”</P>

沈书语如数家珍一般,把画作的特点介绍的清清楚楚。</P>

非常流畅,就是不知道是不是背的稿子。</P>

介绍完画作,她还要介绍鉴藏印。</P>

就是画作曾经的收藏者盖在画上的印章。</P>

这东西,张扬鉴定书画的时候很少说。</P>

因为除了乾隆的印,其他的都看不懂。</P>

但真正流传有序的画作,是必须要研究这些印的,这些鉴藏印,能勾勒出一条完整的时间线。</P>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