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1章 大节目的邀请

“这个怎么样?”刘队长在旁边小声的试探着,他心里没有底气,甚至都不敢大声说话。</P>

“还行。”张扬仔细看了一下这个铜贝的模具。</P>

虽然有些残缺了,但年代是对的。</P>

即使放在几百年前,也是不可多得的宝贝。</P>

“你确定就挖出来这些五铢钱吗?这铜贝的模具都找到了,没找到几枚铜贝吗?”</P>

张扬有些不死心,铜贝和普通的铜钱可不是一个档次的文物,前者的使用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商代。</P>

而且战国时期的铜贝还有鎏金的习惯,加上背后的铭文,当成小型的金属器看待也完全没问题。</P>

“你别说,那家伙还真挖出来了一些铜贝壳,不过都被他一个个挂在网上卖了。”</P>

“可惜啊,下次你们早点动手抓呀。”</P>

张扬有些惋惜,倒不是为几件铜贝,而是这么典型的案子,竟然没让自己撞见。</P>

没碰上,就不好分一杯羹了呀,只能人家送来什么就是什么。</P>

“行了,这些东西我就代表海林博物馆收下了。”</P>

张扬吩咐何馆员准备收拾文物入库,尽快安排一个小橱柜给它们。</P>

“两位还有没有什么要交代的?”</P>

“没有了,伱满意就好。”刘队长心里长舒一口气。</P>

能完成任务就行,本来他还想找张扬蹭饭的,结果出发前看到彭副局长批的东西,心都凉了半截。</P>

还好圆回来了。</P>

交接文物的事情告一段落后,张扬又恢复了之前的生活节奏,其实他还挺忙的。</P>

尤其是在接到了电视台的邀请后。</P>

电视台发来了一份电子邀请函,上面写着:</P>

“中原电视台诚邀张扬先生作为特别嘉宾,参与《华玉之门》逗音线上首播活动……”</P>

几乎在收到电子邀请函的同时,对方负责人的电话也打到了工作室。</P>

负责人话说的非常诚恳:</P>

节目现在的收视情况实在不景气,还不到当年最鼎盛时候的五分之一,但《华玉之门》好歹是一个从2004年开始播出的老鉴宝节目了,这么大的ip不好好运营下确实可惜。</P>

这才有了元旦当天的线上首播活动。</P>

张扬作为特邀嘉宾,会在晚上十点左右进入节目,当然,不用去现场,远程连线就行。</P>

到时候会有几件有争议的宝贝,主持人和他一起探讨一下。</P>

“张大师,您这边要不要看一下我们要讨论哪几件古玩?”</P>

“可以啊。”张扬心说,这就是电视台节目的严谨嘛,首播就全是托儿。</P>

“好的,那我把详细的信息发您邮箱了,有问题的话请及时和我们联系哦。”</P>

“放心吧,我也是专业的。”张扬非常自信的答道。</P>

他本来打算马上就看的,万万没想到,对方发来了一个39页的pdf。</P>

好好好,一个逗音官方安排的活动,你要我的命是吧?</P>

张扬粗略的扫了一眼,看图片的话,也没什么厉害的东西嘛,青铜器、玉器、瓷器,只有老三样。</P>

只要没有书画就好说。</P>

他想了想,决定明天晚上正式活动前再临时看看,这样印象也更深刻。</P>

还是先直播吧。</P>

……</P>

“宝友你好。”</P>

“老师好,我有一件汉代的古玉,想请您帮忙看看。”</P>

宝友取出一件有些发黄的玉器,张扬还没看清呢,对方先用手捂了起来,好像要卖个关子。</P>

“这是何意啊?”张扬问道。</P>

“在鉴定前,我先声明一点:这件东西虽然是汉代的,但是我买的时候,国内的文物保护法还不完善,汉代的古玉还是能拍卖的。”</P>

“求生欲很强啊。”张扬点评道,“但是在咱们直播间,不要聊文物保护法的事,我们主打的就是一个法外狂徒。”</P>

“来,看看你的汉代古玉。”</P>

“是这个……”</P>

宝友把手拿开,主动介绍道:</P>

“这是一件汉代的刚卯。”</P>

“老师你看这里,写的是【正月刚卯,灵殳四方,赤青白黄,四色是当……】”</P>

宝友手里的东西,是一件八棱柱形状的挂饰,中间钻了一个圆孔,可以用绳子串起来戴在脖子上。</P>

这东西之所以叫【刚卯】,是因为八棱柱的八个侧面上都写着不同的文字,其中打头的那一句里,永远有“刚卯”两个字。</P>

算是铭文的固定格式。</P>

汉代的时候,流行用这种玉饰表达人们驱逐邪祟、祝愿平安的愿望。</P>

简单来说,辟邪用的。</P>

“俗话说,看玉要看沁,不看沁的都是外行。老师您看这我这玉上面的沁色,都透到骨子里去了。”</P>

“这明显不是现代仿能仿出来的。”</P>

宝友的话,让张扬庆幸不已。</P>

还好当初线下活动的时候,向白老师请教了一下沁色的问题,不然就成宝友口中的外行了。</P>

作为“内行”,张扬看沁色还真看出点门道来。</P>

“宝友,你觉不觉这上面的沁色有点怪啊。”</P>

“黑色的是水银沁,这个没问题啊,汉代的话肯定是出土的陪葬品,被尸体里防腐的水银沁进去很正常。”</P>

“但是你这个黑色水银沁里面,怎么会有更深的一层黄色的土沁呢?”</P>

“这个我也发现了。”宝友早有准备,一点儿不慌,“说明这件东西,可能是二次出土的。”</P>

“最开始是汉代的,但是到了宋朝的时候被盗墓贼挖出来,所以有土沁。然后又被第二任主人带进了墓里,所以有水银沁。”</P>

“再后来又被挖出来,到了我手上。老师你看,我都快盘出包浆来了。”</P>

【为了遇见你,我一路颠沛流离】</P>

【什么人石恋剧情】</P>

【编出这么个故事真是难为宝友了】</P>

【国宝帮不去写,真是浪费了个人才】</P>

“难为你了,能在尊重事实的基础上,想出这么复杂的故事。”</P>

张扬还是很佩服宝友的,起码他没有抛开事实不谈。</P>

“不过这件东西,人工做旧的痕迹比较明显。”</P>

“有一段时间,大概是零几年的时候,这种汉代辟邪的古玉非常流行,当时有大量的仿品流入市场。”</P>

“你刚才说自己收藏了十几年,我完全相信,但还不够。”</P>

“什么不够?”宝友好奇的问道。</P>

“时间不够啊,再收藏个几百年,也值钱的。现在市面上有不少明清仿汉的古玉,就是当时做旧的工艺品。”</P>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