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章:名场面

第218章名场面

韩世忠从兵部出来后,在天武军点了五百人马,出城了。

李邦彦在送官家回宫的路上,忧心忡忡:“官家,五百人,会不会少了点?”

赵福金也忧心,不过忧心的不是韩世忠带五百人平叛是不是人少了,她忧心的是:以前历史中的名场面,躲不过了?

自从金军第二次南侵以来,双方无论是有意还是无意,那些原本该发生的事,该造成的局面,似乎都在不期而至,有些是换了个时间地点,而有些几乎跟历史神同步。

比如金军发兵的时间,地点。

比如原本不该出现的萧仲恭出现了。

再比如原本没机会搞骚操作的赵桓,也达成了“策反金将”的成就。

就连这次“叛乱”的十营,除了翟进那一营西军外,剩余的九支队伍,也全是原本淄州、青州的兵,本就要叛变一次。

若是这些名场面都会来,那整个靖康年间最大的名场面,会不会也躲不过呢?

赵福金怎能不忧心。

她又想起了那个半个世纪都争论不明白的历史学问题:究竟是人创造了历史,还是历史召唤了能创造它的人?

若是人创造了历史,局面就不该如此。

若是历史要召唤创造它的人,那自己算不算被历史召唤来的,而它究竟想要个怎样的结局呢?

赵福金第一次觉得,偶然性,才是历史这个巨人的最强手段,而渺小的人类,是无论如何也不可能把控住每一个偶然事件的,她赵福金也不行。

比如,十营突然哗变的理由。

比如,唐恪的那块石头。

……

……

五百人趁乱出城,压根没人注意。

韩世忠本想带着这五百人挨个袭营,把各营指挥直接擒了押回开封,问明究竟,但赵福金却说他做不到。

出城前韩世忠还不信,可现在他信了。

哪有“叛军”会乖乖地待在原驻地等死?

这三万多人从南薰门退走,并没有各自回营,十个将领在一起一合计,本来只是想逼一下朝廷,把官家请出来,可没想真的叛变啊,但这么一打,虽然只是射了几箭,性质可就完全变了。

所以如今摆在他们面前的只有两条路。

一:率军撤往青城,跟完颜宗望一起勤王救官家。

二:撤出开封,过河北上,养精蓄锐再等机会。

翟进是绝对不同意撤往青城,虽然他如今已经确信官家被道君皇帝和王囚了,但是他不相信完颜宗望真的是来救官家的。

在他看来,金军不过是想趁火打劫。

若跟金军合兵,到时候非但救不出官家,还真的成了大宋叛将,他是接受不了的。

而青州军副指挥李复,却觉得时不我待,北撤后没有粮草补给,迟早还是个死,还不如干脆投金算了。

就在众人争论不休时,斥候来报:“南边五里外,发现朝廷禁军,正在向这里移动。”

众将一惊:“莫不是朝廷派兵清剿了?”

翟进蹙眉问道:“多少人马?”

那斥候自己都觉得不好意思,小声说道:“三五百人吧。”

李复一听,乐了:“三五百?哈哈哈,待本将去会会他们!”

说罢,李复起身便走,翟进在后面叮嘱道:“李将军,莫要将事情搞大。”

李复没有回答,冷哼一声,在心中琢磨道:“金军本就难挡,如今朝廷还乱成这样,何不投金算了,在哪里不都是享富贵。”

李复点齐本部三千兵马,朝着南边摸去,心想若是能斩了来将,不仅逼的翟进等人不得不跟着自己去投金,还能给完颜宗望上个投名状,所以他一开始就没打算好好说话。

月色皎洁,开封城外平坦。

没多久,李复便看见了那支只有三五百人的队伍。

当下下令摆开阵型,自己一马当先立于阵前:“朝廷疯了?几百人也敢来剿我们?”

韩世忠胯着战马,提着錾金虎头枪,眯着眼看了一眼李复笑道:“本官兵部侍郎韩世忠,你是何军何将?报上名来。”

听到兵部侍郎这四个字,李复非但没有惧怕,反而显得格外兴奋:“兵部侍郎?哈,这个投名状够在金军换个偏将了!”

见李复不肯报名,韩世忠叹道:“也罢,那你且说说,为何兴兵叛乱,围攻南薰门?”

李复冷笑一声:“为何?下去问阎王吧!”

说罢,一夹马镫,胯下战马如风般朝着韩世忠冲来。

之所以如此嚣张,是因为韩世忠的脑袋,必须是自己亲手砍下来的,这样拿给完颜宗望时,才能显得自己多么牛逼。

韩世忠是万万没想到,还有比自己更冲的主儿?

他不过是来找这些叛军将领谈谈心,可没想到他们要用脑袋谈?

韩世忠心下一沉:“看来是真的叛乱了。”

想归想,手下可一点也不含糊,眼看李复冲杀将至,一把大刀横面砍来,韩世忠在马背上往后一仰,刀锋贴面而过,堪堪躲过了这一招。

李复一勒马缰,掉转马头,朝着一旁啐了一口:“呸,有两下子啊。”

韩世忠根本就没带转身,背对着李复笑道:“我只问你一句,乖乖下马受降,还是在这里受死?”

李复哈哈笑道:“受死?我还等着拿你的人头去青城换军功呢。”

此言一出,韩世忠更加肯定了,这伙叛军是被金军策反了,既然如此……

李复又一次策马冲来,朝着韩世忠后脑狠狠劈下。

可刀锋在离韩世忠后脑三寸的地方停滞了下来,李复面容扭曲,一低头,便看见錾金虎头枪已经贯胸而入,他到死都没想明白,这把枪是从哪个地方,哪个角度刺过来的。

韩世忠还是没有回头,面色平静地盯着对面已经摆开架势的叛军,冷冷说道:“放箭!”

一时间,五百天武军撤刀换弩,一阵箭雨倾注而下,对面还没反应过来,便是一片鬼哭狼嚎,韩世忠抽回长枪,一勒马缰:“投降,还是死?”

对面没有投降,也没有去死,而是转身便跑,三千人的溃军如潮水般涌向了十营暂时驻扎的位置。

这些溃军边跑边喊:“李将军死了,快跑啊!”

历史上的名场面来了。

韩世忠率着五百天武军在后面追,十营三万人在前面跑。

后世完全想不明白,五百VS三万,这样令人绝望的比例,韩世忠是如何做到的。

纵观古今战史,能以这种比例获胜的人,即便有,那也是凤毛麟角,并且可能一生就只干过一次。

但韩世忠不一样,他习以为常,他已经把这种事干到了空前绝后的地步,这辈子就没打过富裕仗。

追到天亮,跑的累了,追的也累了,原地扎营,生火做饭。

十营溃兵正端着饭碗,就见一人一骑,冲入了营中,马上之人以睥睨之势看着众人:“叫你们将军出来说话!”

翟进是第一个冲出来的,他抬眼一看:“泼韩……韩侍郎?”

韩世忠也是一愣:“翟进?”

这俩人都曾在西军效力,对西夏作战时,也曾并肩而战,对彼此也算是知根知底。

翟进现在终于明白,李复为什么死了。

那不是合情合理吗?

在战场上碰见韩世忠,最好的办法就是别出现在他的视线里,否则无论是谁,结局都不会太好。

这货……泼!

韩世忠正想问翟进为何也跟着叛乱,其余各营的指挥使就已经围了上来,剑拔弩张。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