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88 章

李承乾替杜构解围,也是自己好奇,问陈淑慧:“刚才怎么回事,那丫鬟是谁家的?”

“是我母亲的丫鬟。”

提到这个陈淑慧就有点郁闷:“还不是为了我的婚事!有人上门提亲了,母亲让我去相看。”

李承乾看了杜构一眼,问:“你不愿意?”

“不愿意!”陈淑慧道,“那人家世不错,但是自己无才无能,并非我想要的良人。”

李承乾摸着下巴:“既然如此,你与你母亲直说便是了,怎么在大街上拉扯呢?”

“父亲母亲觉得我太挑剔了,他们说我品行不好,年纪又大了,能攀上这家已经是烧高香,再耽误下去,日后只能嫁个鳏夫。”

陈淑慧气得不行:“我怎么就非要嫁鳏夫了?难道我不能不嫁人吗!”

李承乾点头:“可以可以!”

陈淑慧:“我有官职有俸禄,又不靠着男人过活,不嫁人又怎么了,难道圣上会因此罢免我吗?”

李承乾摇头:“不会不会!”

陈淑慧:“没孩子又怎么了,没孩子就活不成了吗?大不了我一辈子不致仕,直接老死在岗位上,还怕什么晚年无靠!”

李承乾:“不怕不怕。”

别人不敢说,反正李世民应该挺高兴的。陈淑慧属于技术工种,跟别的岗位不一样,一直不致仕才好呢。

自然了,即便她不这么做也不至于晚年无靠,且不说五品官员致仕后可以终身享受半俸,单只陈淑慧为大唐做出的贡献,不论哪位皇帝在位都会善待她的。

旁边杜构见二人一唱一和,欲言又止。等陈淑慧说痛快了,他才皱着眉毛问:“谁说你品行不好?”

陈淑慧没想到他的关注点是这个,冷哼一声:“说的人可多呢!我既不柔婉又不谦卑,满脑子功名利禄,上不能孝敬公婆,下不能照管家事,还日日在男人堆里厮混,他们自然看不上我。”

“这都是胡话!”

杜构怒道:“你是朝廷官员,不是普通闺阁女郎,怎还能用一般闺秀的标准来要求你?”

“就是就是!”杜荷紧接着说,“陈二姐姐你这么厉害,比很多男人都强。那些说你的人,家里男子只怕还不如你,怎么不让他们回去照管家事?!”

陈淑慧嘴角微微弯起:“杜大郎今天不仅人好看,说话也好听呢。”

又伸手去捏杜构脸蛋。

杜构怒气一滞,耳朵又开始发红。杜荷则捂着脸蛋抗议:“我都已经长大了,你不能再捏我脸了!”

“是啊,你都长大了,不是从前那个小弟弟了。”陈淑慧有些惋惜,幼崽版杜荷真的很好捏,可惜了。

其实真要说好捏,太子殿下应该更好捏,脸颊肉又白又嫩,像嫩生生的豆腐,可惜她不敢以下犯上。

至于另一个小孩子苏琛……还是算了,脸上都没二两肉,手感肯定好不到哪去,而且他总是淡淡的,让人不太敢招惹。

陈淑慧收回手,笑眯眯道:“你们也不必生气,他们爱怎么说怎么说,我不听就是了,如今又能住在实验室,连家都不用常回,要不然母亲也不至跑到东市来堵我。”

杜荷还是不放心:“提亲的是哪家?你父母不会替你定下吧?”

“是康安郡公家。”陈淑慧不以为意,“他们倒是想替我定下,但我的婚事在皇后殿下跟前挂着,他们不敢。”

随后又是一叹:“只是我父母看中对方门第,指望着人家能提拔我兄长,一心要令我就范,最近只怕不得安生了。”

李承乾头上缓缓冒出一个问号:“康安郡公?我怎么没听过。”

杜构:“康安郡公是懿祖后裔,建国之初分封宗室,他也得了个爵位。只是跟太上皇这一支比较远,又没有立下什么功勋,所以只封了郡公。他们家没什么出息人,不常在朝上走动,难怪殿下不知道。”

懿祖指李渊的曾祖父李天赐,这时候的人生孩子多,几代下来就是一大群人,李渊同康安郡公都没什么来往,更不用说李承乾了。

李承乾脑门缓缓冒出三个问号:“这样的人家,还能提拔旁人?”

“他们家倒是有几个儿子,不过仿佛都还是白身。自己尚且提拔不了,更不用说别人了。”杜构冷笑,“你父母究竟怎么想的?指望他们,还不如指望二姑娘你。”

说到这里他一顿:“或许康安郡公求娶你,就是看中了你前程好,指望着能提拔他们呢。”

陈淑慧没说话,反而盯着杜构看。

杜构茫然:“怎么了?”

“就是觉得你今天真的很不一样,说话都比从前冲了。你不喜欢康安郡公吗,他们以前得罪过你?”

杜构:“……”

李承乾替他解围:“杜构只是不喜欢堕落无能之人,他自己便格外上进。”

听到了吗,杜构很上进很有能力,跟康安郡公家那个不一样,是个合格的夫婿人选哦!

陈淑慧信了,没有再追问,只道:“父亲官小位卑,能看到的有限,不知道这些道理,母亲一味只听父亲的,我说了他们也不信,还以为我不想嫁,存心欺骗忤逆他们。”

说着长长叹了一声,神情有些落寞。

自从她学格物以来,因为官身和婚事,父母都把她当外人提防,生怕她与兄长抢东西,又恼怒她不肯为家里奉献自己,纵然早已一再失望,可毕竟是至亲之人,陈淑慧如何会不伤心呢?

李承乾见状道:“其实要解决这婚事,也不是没有办法。”

“殿下有法子?”

李承乾点头:“这法子简单得很,你未必没有想到。阿娘向来看重你,必定舍不得你如此受难,我替你转告她一声,她自然会替你做主。”

陈淑慧却摇头:“皇后殿下事务繁忙,我怎好为了这点小事一再劳烦她?且这到底是臣子的家事,皇后一再插手,传出去恐怕于她名声不利。”

陈淑慧无论如何都不肯,李承乾只能作罢

,道:“还有一个法子。”

他指指杜构:让杜家去你家提亲,你父母既然看重家世,肯定不会舍杜家而选康安郡公,这事不就解决了吗??[(”

陈淑慧:“……”

杜构:“???”

陈淑慧沉默了好一会儿才悠悠问:“先生,你在同我开玩笑吗?”

“没有啊,我很认真的。”李承乾一副真心替陈淑慧打算的样子,丝毫看不出他在趁火打劫推荐自家伙伴,“虽然换了一个提亲对象,你父母还是会逼你成婚,但是杜构不会催呀,还会帮着劝你父母,你父母肯定会给他几分面子,你不就有喘息的机会了吗?”

陈淑慧若有所思。

李承乾循循善诱:“好处有很多,比如今天这种被逼着相看的事,你直接应了便是,有杜构帮忙打掩护,就不用担心被你父母纠缠了。”

陈淑慧眼睛微亮。

“对呀对呀!”杜荷也凑了过来,对陈淑慧挤眉弄眼,“最好你直接允了我大哥的提亲,以后就再也不用为婚事发愁了。”

李承乾悄悄伸出一只手,把这傻子的头按了下去,微笑道:“不愿意也没关系,你就说要考虑考虑,过几个月再回绝便是了,好歹能过几个月清净日子。”

陈淑慧摇头:“不行,那对杜构太不公平了。”

李承乾看向杜构:“杜构,你说呢?”

杜构红着脸,努力使声音保持正常:“没有不公平,正好我家也在催我相看。”

李承乾一拍手:“你们是互相帮助啊!”

陈淑慧还是犹豫:“那杜相公夫妇那边会不高兴吗?”

“不会的,我阿耶阿娘都是很好的,而且他们很喜欢你。”杜构丝毫不虚,考试前他就已经跟杜如晦夫妇提过这事,两人都没有反对。

正如杜构所说,杜如晦夫妇很欣赏陈淑慧。

陈淑慧想了一会儿,虽然还是觉得怪怪的,但也点头应下了此事。主要父母最近逼得有点紧,她确实有点受不了了。

又强调:“如果杜相公和杜夫人不愿意,或者有其他什么变故,随时可以作罢,不必强求。”

杜构嘴上应着,心里已经决定休沐回去就跟父母商量,过几天就遣人上门提亲。

既可以杜绝其他人打陈淑慧的主意,还可以循序渐进培养感情,日后再顺势表明心意,成功的可能性便大多了。

杜荷突然道:“二楼有人在偷偷看我们。”

那人动作虽然隐蔽,却瞒不住习武多年耳聪目明的杜荷。众人顺着他示意的方向看去,只见二楼一扇玻璃窗后有人影一闪而过。

“应该是我母亲。”陈淑慧叹了一声,“她总是这样,只怕此时亦未走远,还在暗处看我们呢,我们还是离了这里吧。”

李承乾微笑:“那正好,这是个好机会啊!”

其他人还在茫然,杜构已经明白了,上前两步站到陈淑慧面前,伸手替她扶了扶鬓边歪掉的簪环,余光看到

那扇窗后帘子晃动,轻声对陈淑慧道:“杜家提亲之前,陈夫人应该不会再逼你了。”

陈淑慧没说话。

演完这一场,一行人离开了这里,李承乾想着帮帮杜构,就着方才的话题问陈淑慧想要什么样的夫婿。

杜构竖起了耳朵。

陈淑慧没察觉到不对,也没什么不好意思,爽快地说:“我理想中的丈夫,家世不是最要紧的……”

杜构心道果然,光靠家世是打动不了陈淑慧的,幸好他早有准备,因着使臣那事在朝堂上露了回脸,还得了圣上夸赞,算是证明了自己的能力。此次科考又有很大希望入选,说明才华也不缺,如此应该能入得了陈淑慧的眼吧?

陈淑慧又道:“……能力也不重要。”

杜构:“??”

李承乾头上也冒出一排问号:“你刚才还说康安郡公家的郎君无才无能,怎的又不看重了?”

既然如此,又为何要拒绝呢?

陈淑慧忧伤地叹了一声:“我见过那人,长得实在……”

李承乾:理解了!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男子喜欢漂亮姑娘,女子当然也可以喜欢好看郎君。

他瞥了杜构一眼,不错,赢在起跑线了。

杜构:“……”

几天后,杜家对陈家透露出结亲的意思,陈父陈母果然不再逼陈淑慧与康安郡公家的郎君见面。

……他们开始逼陈淑慧和杜构见面了。

陈淑慧也不推辞,偶尔和杜构见上一回,具体干了什么不知道,陈家父母问不出来,也不敢派人跟着,怕惹怒了杜构,这桩婚事就告吹了。

李承乾和苏琛、杜荷化身狗头军师,帮杜构收拾打扮、制定约会计划、培养恋爱技巧,忙得不亦乐乎。

长孙皇后看得好笑,跟李世民说:“承乾这么大就懂这么多,日后与太子妃必能相处和睦。”

李世民也畅想起来:“不知道承乾该娶个什么样的太子妃,生的孩子会像谁?如果长得像承乾就好了,他小时候多可爱啊。”

李承乾捧脸:“我长大了不可爱吗?”

李世民可疑地沉默了。

李承乾:“??”

李世民见李承乾准备炸毛,哈哈大笑:“逗你呢,承乾现在也可爱……”

李承乾刚有点满意,李世民又慢悠悠补充:“……就是没小时候可爱了。”

李承乾得意道:“那当然,我长大了,怎么还能叫可爱?应该叫俊秀了。”

李世民和长孙氏:“……”

话是没错,但自己说出来,脸皮好像厚厚的。

很快,科举的结果就出来了。

今年秀才科取中三人,秀才向来难考,每年只有一两个,没人考中也属正常,今年竟有三人考中,李世民非常高兴。

杜构报考的是进士科,他学问不错,名气和背景也有,不出意料被选中了,只是名次不太高,只处在中游。

这已经很好了,进士一科虽然不比秀才难如登天,但也并不好考。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杜构不足弱冠中选,已经相当难得。

这次科举还有一点与往年不同,就是寒门学子的中选比例变大了。因为很多考中的学子都在《长安文化报》上出现过,并且因此声名鹊起,大家都认为这是《长安文化报》的功劳,《长安文化报》由此更加地位超然。

李世民也很高兴,照这个样子下去,用不了几年,他就能慢慢替换掉世家那些酒囊饭袋。

李承乾提醒他:“世家恐怕不会坐以待毙。”

“无妨!”李世民站在御案后,微笑着,语气傲然,“从前忍让,不过因为羽翼未丰,如果大唐社稷稳固,我们手里有精兵良将,钱财粮草武器全都不缺,已经不必顾忌了。”

在绝对的武力面前,什么世家底蕴都不值一提。

但愿世家能够明白这一点,否则只能请他们抱着不合时宜的骄傲,一起在奔腾的历史长河中被碾成散沙。!

千山不关向你推荐他的其他作品:

希望你也喜欢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