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_第123章 同人不同命

多年以后,当小周成为最年轻的天朝新闻奖获得者时,他的同行对他进行采访,问了这样一个问题:谁是对你影响最大的人,是不是带你入行的师傅?

小周沉思了片刻,说出了一个让大家既感到意外,又觉得再正常不过的名字,接着他回忆起了多年前的一幕,那是让他永远都无法忘记的往事。

……

“那么你先来提问吧”,李名点了小周的名字。

当时李名并不认识小周的,他只是因为环视了周围,看到一张稚嫩的脸庞,紧张却又期盼的看着自己,这让他想起了自己上辈子,刚出来工作时的样子。

虽然当时做的是网管工作,和记者那是半毛钱关系也没有,但做为“过来人”的他明白,无论是做哪一行,身为一个刚入行不久的新人,总是会经历各种挫折的,他们很是希望能得到关爱和帮助。

自己不是全能的上帝,可以管得了所有的人,但现在这样的情况,自己顺手帮对方一把,把第一个提问的机会给他,还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李名当时是出于善意帮助小周,他根本都没有想过,自己以后会和对方有什么纠集。

但世界上的事往往是这样奇妙,你今天无意的善举,或许会在将来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就像小周对李名的报恩一样,当然这是后话了。

小周看到李名指了指自己,有种难以置信的感觉,让他一时反应不过来。这惊喜来得也太突然了吧,难道是自己时来运转了不成,还是祖坟上冒青烟了,我该问点什么好呢。

刚才老牛看到蔡依琳出来,便一路追上去采访,告诉小周让他留下继续守着,没准还能遇到其它明星呢。

当时小周还觉得这根本就是在糊弄他,不想让他跟着去见识一下,具体该怎么向明星提问,才能问得到点子上。

别看记者在向明星提问时,显得很是潇洒随意,但其实每一个问题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往往一群记者围着一个明星,运气好的也只会被允许问一个问题,所以不能白白浪费机会。

那什么样的问题,才能算的是问到点子上呢?

牛仔国的新闻学者杰克,写有一本名为《怎样当好新闻记者》的书,他在书上详细介绍了提问的技巧,并且深入浅出的解析了不少案例,因此也被很多实习记者,奉为是新人必读的教科书。

小周当然看过这本书,而且还能记得每一个案例,但正所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事到临头他又万千思绪,根本不知道问什么好了。

“快点问呀,磨磨蹭蹭的干嘛。”

“就是,你不知道问什么的话,干脆把机会让给我吧。”

“问不问的呀,第一天当记者吗?”

……

小周迟迟没有开口,让等在旁边的其他记者急了,纷纷抱怨他拖延时间。听到这么人呵斥的声音,这让小周更是无所适从了,此时的他手心不断冒着汗,犹豫着是不是要转身逃跑。

李名看出了小周的窘迫,知道对方十有八九是刚刚入行的新人,所以并没有向那帮记者一样刁难他,而是说道:“你想问什么就问吧,如果没想好的话,我可以允许你问两个问题。”

一听李名这样说,小周顿时有种热泪盈眶的冲动,这李名真是自己的贵人不成,竟然如此照顾自己,实在是太令人感动了,不过还好他知道此刻是在什么场合,所以还是克制住了情绪。

不过其他记者就不高兴了,尼玛的,这人难道是李名亲戚不成,怎么能有这样好的待遇,不行,不能让得逞。

“李名,先让其我们采访吧,毕竟大家都赶时间。”

“对呀,时间也不早了,早点采访完我们还要回去写稿呢。”

“错过交稿的时间,明天的头条可就没你的份了。”

……

看到有人带头,众人纷纷起哄道。

小周看这阵势,吓得脸都白了,他估计这回提问的权利,肯定会被剥夺的,毕竟李名犯不着,为自己这个不相干的小人物,而去惹恼那么多记者。

虽然很是懊恼,恨自己为什么不赶紧发问,但小周并不怨恨李名什么。对方已经给了自己机会,只是自己没有抓住而已,又不是真的欠自己什么,身为一个当红的歌手,能这样好脾气已经是很难得了。

西方《圣经》中有这样一句话,“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多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天朝也有同样的话,“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用通俗的话来说就是:该是你的迟早是你的,若不是你的即使强留也留不住。

“大家都安静一下,给他一点时间,或许你们也看出来了,这是一个刚入行不久的新人,你们也都是从新人走过来的,所以请大家多包涵一下。”

李名这句话传入小周的耳朵里,让他仿佛听到了天籁一样的声音,感受着如沐春风般的温暖,他紧紧握住拳头,不断的给自己加油,他不允许机会再次溜走。

李名的话还是有些管用的,虽然仍有一些记者在嘟囔着,但已经没有人继续呵斥小周了,他们用表情不一的面孔看着小周,或嫉妒、或鄙视、或羡慕,不一而足。

小周在众人的注视之下,开口问道,“你好李名,我是《星娱乐》的实习记者小周,请问你在获奖之后下一步有什么想法吗,是否会发行你的个人专辑?”

虽然小周的问题姗姗来迟,不过众人还是不由得为他竖起了拇指,他们觉得这个问题实在是问得太巧妙了。

甚至还让个别资深的老记者有眼前一亮的感觉,因为小周的提问可以算是两个问题,也可以算是一个问题,这样先前对他有意见的同行,也不能揪着他的笨手笨脚不放了。

李名也暗自点头,这个小周的职业素养还是不错的嘛,问的问题既是大家感兴趣的,又不会使自己为难不好回答,实在是可造之材。

“我之前工作范围大家也知道,就是音乐和文学,那么下一步我将会把一部分的精力,投入到我创办的公司上,所以在年后会有四个大动作,一是发行我个人首张专辑,二是《第一次亲密接触》的上市销售,三是发行梦想家的首张专辑,最后就是为公司招兵买马了。”

李名一下子抛出这么多的信息,让记者们都不能淡定了,他们万万也没想到,李名的野心竟然这么大,难道这就是天才和普通人的差距吗?

发行个人专辑这件事,大家猜也能猜到,毕竟李名已经出了七首单曲,把那些收拢在一起,再加上三首新歌,就能发行一张专辑了。

不说三首新歌水平怎么样,就算是老歌也有很多粉丝愿意买账的,再借助刚刚获奖的东风,这张专辑的如果没有意外的话,肯定能拿下“白金唱片”(销量100万张,50万张是金唱片、1000万张是钻石唱片)的。

然后是小说上市销售,由于李名已经在微博上说过了,因此这个大家并不会感到意外。

而最后两个消息,那才是实实在在够劲爆的,尤其是在李名创办公司这件事上,有太多可继续挖掘的内幕了。

记者们情急之下,忘记了和李名的约定,一股脑的发起了提问,看到李名收起了微笑,转身要走的样子,他们才反应过来。

李名当然不是真的要走,他只是吓唬那帮记者而已,免得他们忘了规矩,他可不喜欢听这么多人聒噪。

待记者们安静下来,李名又点了另外一个记者。

那个被点到的记者,明显是个经验丰富的老人,他学起了小周的问法说道:“李名你好,我是《娱乐翻翻天》的记者,请问你说的创办公司,是和别人合办的吗,主要的业务是什么?”

李名也不太介意这人耍无赖,只要不是让他难堪的问题,他还是愿意回答的。“是我自己出资创办的,和一切和娱乐有关的都是我们的业务,不过暂时不会全面发展,毕竟公司刚刚起步,人员和资金都有限。”

记者们都是对李名创办公司,这件事有浓厚的兴趣,又一个记者问道:“请问李名,你的公司地址在哪里,有多少员工了,注册资金又是多少?”

嘿,这些人还真会层层加码,看到自己默认他们这样问,两个问题又变成了三个问题,李名不由得感叹道,不过他还是要敲打敲打他们才行,免得以为可以对自己得寸进尺。

“这位记者,我说过每个人只能问一个问题的,你这里是三个问题了吧?”

面对李名的质问,那个记者见无法反驳,只能憨憨地傻笑,以掩饰自己的尴尬。

而旁边的记者,正饶有趣味的看着那人,不用说也知道,肯定是想李名呵斥那人一番的,虽然他们对李名没有多少好感,但俗话不说是了嘛,同行是冤家,弄死一个死一个。

“我可以选择不回答的,不过我想大家也希望知道答案,那我就破例回答你吧”,李名笑了笑,“在羽城和龙京,目前员工有五个人,注册资金是100万,还有准备追加的500万。好了,今天的采访就到这里了。”

一听李名说要结束了,其他记者顿时恨不得要吃了那人,都怪他太贪心,搞得他们很多问题都没得问呢。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