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愤怒的晋王

赵光义疾行回到家中,面色铁青,手还微微有些抖,在书房坐了两个时辰。

“王爷?王爷?”晋王妃担心的在门外问道。

“滚”,赵光义声音低沉,但足够外面的人听见。

王妃和众人知道他脾气,便各自散去了。

赵光义万万没想到赵德芳竟能咬住自己的话,大加利用,给自己扣个大帽子,以至朝堂迁都之事成定局,身为晋王,位列百官之上,经营开封十多年,附从遍布朝野,一旦迁都,全部付诸东流。

想到这,赵光义突然发现,最近自己受官家责罚,都是因为赵德芳,而且官家都是站在他那一边,莫非?不行,我得进宫。

赵光义推开门,急匆匆向外而走,虽然是走,但速度极快,府中众人见此,无不躲的老远,生怕惹祸上身。

递上腰牌,赵光义速度依旧很快,等看到垂拱殿时,已经跑了起来,不管三七二十一,进殿便跪在地上,大声道:“皇兄,光义一心为大宋社稷考虑,绝非…”

赵光义没再说下去,因为抬头看了一眼赵匡胤根本没在垂拱殿,急忙起身,向殿门口侍卫问官家在何处。

侍卫见晋王满头是汗,脸上还有泪水,声音沙哑,以为出了什么大事,回答道:“官家在文德殿休息”。

文德殿离此不远,赵光义听完便走,又是那样的速度,直奔文德殿。

及至文德殿,只见殿门关着,王继恩站在门外,赵光义与此人结交已久,没等赵光义开口,王继恩先道:“官家说了,任何人不见”。

说完拉着赵光义走下台阶,小声道:“王爷,先回去吧官家自从下了朝,谁都没见,有什么消息,派人通知王爷”,说完不等他回话,慢慢走回门前。

赵光义闻言,暗道不好,脸色大变,但在这可不敢放肆,深深的看了眼王继恩,扭头走了,走的很慢,也许是来的时候走太快,累到了。

此时赵德芳已经回家了,李继隆正和妹妹聊着家常,早已等他多时了,下了朝也没去兵部,直接来找赵德芳。

“殿下,迁都之事,最好不要进言了”,李继隆着急,直入主题。

赵德芳不解问道:“大哥为什么这么说?”

李继隆见他不像装作不知道捉弄自己,便说道:“官家早已有意迁都,只是被晋王和身边亲近的人拦住了”。

赵德芳更不解,直接说道:“大哥直接说,德芳确实不知道”。

李继隆接着说道:“官家巡视洛阳时便有意迁都洛阳,那时晋王一副死谏的样子,官家才暂且作罢,殿下以为这晋王为何执意反对迁都?”

说到这李继隆喝了口茶水,放下茶杯接着说道:“官家此前御驾亲征在外,晋王留守京都,这十几年任开封府尹,经营日久啊,官家又迟迟未立太子,又如此厚待晋王,百官附从者何止一二,所以…”

“所以什么,大哥你倒是说啊”,赵德芳不耐烦了,催促着他。

李继隆反问道:“所以殿下还不明白?”

赵德芳这一天懵了好几次了,心道怎么都以为我明白?

李继隆见他表情,也急了,于是说道:“官家最近如此看重殿下,又几次三番的斥责晋王,这以前从来没有发生过啊,所以…”

赵德芳明白了,当局者迷,想起赵匡胤之前的话,赵德芳接着说道:“所以,迁都不管为何,实际目的都是为了消灭晋王势力,给我时间和机会”。

后面的话赵德芳不用再说了,李继隆正是这个意思,二人同时拿起茶杯,慢慢喝了口茶,又当下。

“所以…”,殿下说吧。

赵德芳笑了笑,说道:“所以我不能沉默,顺官家之意迁都,以此拉拢群臣,培植势力,打压晋王,甚至消灭他”。

赵德芳越说语气越坚定,到最后已接近咬牙切齿了。

李继隆大笑说道:“殿下可有计策?朝中可不比火器营啊”。

“我能有什么计策啊大哥,我只能先去气气晋王罢了”,说罢哈哈大笑。

李继隆不知道他什么意思,但看他很有自信的样子,也就放心了。

赵德芳说道:“大哥晚上在这吃吧,让雅儿先陪大哥聊聊家常,我先去办正事”。

晋王回府后依旧把自己关在书房,依旧谁也不见。

“王爷,开平郡王来了”,下人在书房外小声道。

赵光义听到这四个字,登时血往上涌,银牙暗咬,怕是牙龈都出血了,脸上装作若无其事,起身走出书房。

“德芳见过叔父”,赵德芳俯身行礼。

“本王担不得啊”,赵光义皮笑肉不笑,说着把赵德芳请进厅堂。

赵德芳也不客气,这次来不哭也不闹,开口道:“叔父想好迁都长安还是洛阳了吗?”

不提这个还好,一提这个赵光义就气的直咬牙,强忍着愤怒说道:“贤侄这么想迁都吗?长安有宅子,还是洛阳有故人?”

赵德芳闻言笑着说道:“叔父抬举德芳了,倒是叔父,位列宰相之上,权掌开封日久,想必长安自有大宅,洛阳故人遍地吧”

说完紧紧看着赵光义,后者却眼神飘忽,不敢与赵德芳对视。

赵德芳接着说道:“叔父,德芳有一事,不知当讲不当讲”。

赵光义闻言愣住了,心道这臭小子又要捉弄我?我先不说话,不给你机会打断我。

赵光义心里这么想着,等了一会急忙开口说道:“讲”,没被打断,还好。

赵德芳大概猜出了他的心思,向赵光义身边凑了凑,俯首低声说道:“叔父受封晋王,地位尊崇,这晋字下面是个日子,亚日啊,您想想,洛阳的阳字呢,上面是个日字,日为阳,洛阳,落凤坡,落阳啊”,说完偷眼看赵光义脸色。

这赵光义见他神秘兮兮,真以为是什么大事,结果听完赵德芳的话,脸上白一半,红一半,腾的起身,向后院走去,照惯例,回头说道:“本王身体不适,贤侄请先回吧”。

赵德芳没有直接走,跟着起身朝着赵光义的背影大声道:“叔父注意身体啊,明早给您送甜枣”。

赵德芳兴高采烈的回家了,李继隆见他表情,好奇的问道:“殿下正事办的如何?”

“估计晋王三日后不会上朝了”,赵德芳故作神秘的说道。

李继隆不解,没等问,赵德芳把经过说了一遍,李继隆大笑道:“恐怕即使上了朝,也会支持迁都长安了吧,殿下建议迁都长安?”

李继隆只领会了“落阳”二字示意赵光义失去地位,又暗讽他阳寿不多,定会建议迁都长安,这才反应过来赵德芳的本意就是建议迁都长安。

赵德芳微笑道:“猜测吧,既然大哥已分析出无论迁往长安还是洛阳,都对我有利,德芳猜想官家也是此意吧”。

李继隆确实分析出了迁都的实际目的,但猜不出官家的意向,听了赵德芳的话,索性不想了。

饭菜好了,三人落座,赵德芳不时给李雅儿夹着菜,后者再给赵德芳夹菜,看的李继隆好生羡慕。

“光义来了?”赵匡胤用过晚饭,向王继恩问道。

后者答道:“晋王在文德殿外等了半个时辰,便回去了,看样子很着急”,王继恩故意夸大其词,来吸引赵匡胤的注意。

“哼,他能有什么急事?越来越不像话”,明天宣他进宫。

一夜无话,王继恩借着机会一大早便亲自去找赵光义。

本来不想见客的赵光义听闻是王继恩亲自前来,拖着疲惫的身体,强打起精神到厅中见他。

王继恩见他面色不佳,开口问道:“王爷身体不适?”

赵光义接着道:“哎,一言难尽王都知为何来见本王?”

王继恩便把赵匡胤昨晚的话说了一遍,其中又大吹大擂自己说了几句好话,劝了几句官家等等,这才宣赵光义入宫。

后者闻言,非常感激王继恩,也觉得下大力气结交他是正确的,接着便吩咐下人给王继恩拿金银财宝,又说了几句日后报答之类的话,打发王继恩先回去了。

赵光义在厅堂坐了一会,回去收拾一番,便奔皇宫去了,今天走的慢,想快也快不了,昨天被赵德芳气的不轻,偏偏又说不过他。

眼看着垂拱殿近了,赵光义灵机一动,瞬间眼神呆滞,行动更加缓慢,上台阶时还故意装作差点被绊倒。

赵匡胤坐在堂上,见赵光义这样,不免心生恻隐,便吩咐王继恩去扶他,没等王继恩到跟前,赵光义手一挥,跪在地上道:“皇兄,光义知错了”。

“快把晋王扶起来”,赵匡胤见此情景,急忙对王继恩说道。

赵光义身材魁梧,又故意不起,王继恩费了好大的劲也没拽起来。

“哎呦”,王继恩侧身飞出三尺有余,还没来的及起身,只见一个身影蹲下去扶赵光义。

“叔父,是这个狗奴才欺负您吗?”来人正是赵德芳。

二人是先后进的宫,赵光义在前,赵德芳故意放慢脚步,目睹赵光义在殿门前的变化,赵德芳便开始想计策。

见赵光义跪在地上耍无赖时,赵德芳心道和他辩解也没用,于是趁着王继恩扶赵光义的时候,突然计上心来,三步并两步,飞起一脚将王继恩踹倒在地,再佯做是关心赵光义。

殿内几人都懵了,门口的侍卫也懵了,赵德芳一边扶赵光义一边边看着还没起来的王继恩说道:“堂堂晋王也是你能欺负的吗,小心本王打杀了你”。

“啊”,赵光义大叫,也不用扶了,腾的站起身,走到一边,一只手揉着胳膊,一只手指着赵德芳你了半天,一口气没上来。

这次是真倒下了。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