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第一章清任上

一个人出身卑微的人如果想改变自己的命运,应该怎么做?

不论是往前一千年还是往后以前,或者说从古至永远,答案都只有一个:读书。

不过读书也得有个前提,读得起书。

清任觉得自己不算太倒霉。

虽然学廊的束脩他家是缴不起,家里穷,兄弟姐妹还多,根本不可能供谁去读书,毕竟吃饭都成问题了。

若生得再早个十年,他家便是有钱也读不了书,只有贵族才有资格读书识字。

不过三十余年前太昊国一路灭国打到了他祖祖辈辈所在的方国,被太昊国给吞并了,自然就要遵守太昊国的规矩。

只是因着远离沿海,学廊直到最近几年才发展过来。

更好的是学廊不介意旁听蹭课,只要不故意发出声音破坏课堂秩序就行。

清任每天一大早都会跑进城去学廊旁听蹭课,学廊的课主要集中在凌晨与傍晚,因此听完早上的课后还能再跑回家去干活,便是学廊里的正式蒙童也都是如此。

学廊的束脩微薄,便导致很多庶人家庭也有能力送孩子读书,但完全脱产读书却没几户人家吃得消,因而学廊调整了课程时间,每天上半天课,并且这半天课分散在早上与傍晚,蒙童在白天的时候仍旧能帮家里干活。

至于一边干活一边学习会有多累。

什么都不付出就想改变未来,可能吗?zusi.org 狐狸小说网

清任如今还不懂这些道理,却在践行着。

他比正式蒙童更累,蒙童们都是住在城邑里的,往返学廊与家中不费多少时间,清任却不是,每天都要磨坏一双草履,才半年,脚上的茧子厚得每天跑来跑去不穿履都没事了。

这么一坚持便是半年。

学廊旁听蹭课的人从来都没少过,而学廊先生们也不负责旁听蹭课的学习,别人想听是别人的事,规矩也允许别人旁听,但因为没缴束脩,先生对旁听蹭课的便没有责任。

且不是每个人都能意识到读书的重要性,哪怕意识到了,能够坚持一边干活一边旁听蹭课的也太少了,坚持不了多久就会自动退去。

蒙童们其实也有很多孩子想退,但他们是缴了钱的,退学的话,束脩不会退还,哪怕是为了钱不白花,蒙童们也得坚持,哪怕不想坚持,背后花了钱的父母也会不断让他们加强坚持的信念。

旁听蹭课的人来来往往太频繁,最后学廊先生们便完全不在意了。

清任是个例外。

他坚持得太久了,每天累得要死还是在坚持,半年了还没放弃,并且即便如此,清任的学习进度也比蒙童们更快。

蒙童们学十遍都不一定记得住,清任一遍就记住了,这么好的苗子,任何一个教书先生都没法视若无睹。

先生很好奇清任能坚持多久。

三个月过去了。

半年过去了。

一年过去了,清任揣着一条菜蛇来找先生。

菜蛇是他抓的,体长近两尺,肉不少。

环绕着辋川海的很大一片疆域都是农耕区,但农耕区并未延伸到天边去,辋川海北岸的农耕区一直往北走是绵延数千里的草原与黑土森林,南岸的农耕区也有草场,但面积不大,地形一路往雪山和戈壁发展,绵延千里的雪山戈壁间自然是存在草场的,但....牛羊运输过来的难度有点大。

种种因素导致了辋川海南岸的农耕比北岸发达,但想吃肉却比北岸难。

若是住在城邑中,想吃肉更难。

蛇肉不在六畜之列,但也是肉。

先生下意识的想流口水。

他以前也是贵族,学廊以及序学的先生大部分都曾是贵族,锦衣玉食,每餐皆有肉,奈何亡国贵族不如狗,为了吃饭都不得不操持贱业与昔日眼中的鸡豚狗彘打交道了,遑论吃肉。

多年不吃肉的人看到肉时身体的生理反应很难用理智来控制,先生有点尴尬,但清任完全没有露出半点异色,而是将蛇送给了先生,做为这一年来旁听蹭课的回报。

先生不太想收,但又舍不得。“学廊设于市里,本就是让汝等缴不起束脩者旁听的。”

太昊琰鼓励氓庶旁听蹭课,这话是明文写在政策里的。

清任道:“纵是如此,这一年来我之所学亦是来自先生,自是该有所回报。”

清任说完便离开了。

之后每隔三五日便会来访,每次都会送一条蛇或野雉兔野鱼来,但最多的还是菜蛇。

先生全家很是吃了几顿好的。

吃人嘴短,拿人手软。

收了一个月的肉食后先生问起清任有没有需要自己帮忙的地方。

清任送来的肉食都在田野里比较常见的,尤其是菜蛇,野外最多的就是蛇了,莫说田间地头了,便是城中的贫民区,屋里发现蛇也不是稀奇事。

胆大手快就能加餐。

清任是庶农之子,想弄到菜蛇更容易,但隔三差五的这么送还是不容易,清任怕是所有空闲时间都跑去抓蛇了。

抓到菜蛇,不论是自己家里加餐还是卖掉换两个钱不好吗?巴巴的跑来送人,还一送便是一个月,一般人也做不到。

清任红着脸询问自己能否借阅先生家的藏书。

贵族氏族最深的底蕴便是典籍,太昊琰灭国无数,抄了贵族们的家产,但对于典籍却没怎么动,只是找人抄了一份送去金乌台收藏,原本是谁的就还是谁的。

家族曾经的藏书也是先生在沦为庶人后唯一得以保存的东西,被分到这偏远之地来当先生时,实在是舍不得将这代表自己过去的典籍卖掉,便辛苦的全都带了来。不曾想,竟被清任盯上了。

若是过去,先生是不论如何也不愿借书给人的。

书是最珍贵的财富,每个家族的藏书都是只允许家族成员阅览,外人除非是世代的至交,否则想都不要想,但如今....先生叹息,沦落至此,这些书这样收藏着不过是蒙尘。

以清任的资质,一直学下去,很难不成才。

虽然很恨太昊琰,恨她亡了自己的国,但这些年现实的毒打也让先生明白,生活比恨更重要。

先生问:“你家境贫寒,一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