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野心出露蓄势谋反

(一)美化自身,博取贤明

哀帝死后,王莽短期之内就做了数件大事,从而使他将来代汉打下牢固的基础。

第二次上台秉政的王莽,其气势和威严远远超过第一次任大司马时的境况。此时,对王莽的所作所为,几乎没有人敢说一个不字。王莽自己也有点飘飘然了,他认为自己应该有一个与现在的权力相当的封号,以显示自己当今的地位。于是,他便想到利用董仲舒的“天人感应”之学,附会《尚书》记载的越裳氏向周天子献白雉的古例,指示益州官员向朝廷进献白雉、黑雉,以便据此借题发挥,谋取自己的封号。

王莽的党徒此时也都纷纷向元后上书,一致称颂王莽的功德,请求像周成元始元年(公元1年),大臣们向王太后提出,王莽“定策安宗庙”的功绩与霍光一样,应该享受与霍光相等的封赏。王莽得知后,上书表示,这是他与孔光、王舜、甄丰、甄邯共同定策的,希望先奖励他们四人,以后再考虑自己,他不顾太后的多次诏令,多次坚决推辞。这种推辞,直到封赏了孔光等人后,王莽便顺利接受了“安汉公”的称号,但始终拒绝接受封给他二万八千户食邑俸禄外。但他,接受了元后对他进行的西汉历史上空前隆重的封赏:王莽与其三大亲信升任“四辅”之位:王莽为太傅,领四辅之事;孔光为太师、王舜为太保、甄丰为少傅,位居三公上。“四辅”大权独揽,除封爵之事外,其余政事皆由“安汉公、四辅平决”。zusu.org 茄子小说网

同样这次的封赏,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形式上都使王莽高升了一大步,成为两汉历史上第一个享此殊荣的人。王莽一人当汉朝之大任,一身系天下之安危。由此西汉大权皆在以王莽为首的大臣之中,之后他开始为谋反添砖加瓦,突出自己的贤明。

王莽得到“安汉公”的封号后,更加不厌其烦地用歌功颂德的办法来讨元后的欢心。他一方面以关心元后的身体健康为名,让她逐步让权于他,他好悄悄地承袭了元后的权力。王莽首先指使其爪牙上疏元后,说太后至尊,不易操劳过度,元后于是下了一道诏旨,王莽就此把朝廷的选任官史的权力拿到了自己手里。从此,王莽利用这一权力,在中央和地方进一步网罗爪牙,结党营私,编造关系网,形成一个以王氏外戚为当权核心的政诒局面。

另一方面,王莽还想方设法为元后博取“爱民”和“节俭”的美名。美名。他先让元后下一个“衣缯衣,颇损膳,以视天下”的诏令;之后,再率群臣向元后上疏,说太后尊贵,要元后保持太后的衣饰和膳食制度。王莽导演的这幕丑剧,取得了一箭双雕的效果。元后“勤俭爱民”的美名倾动朝野,讨元后欢心的目的达到了,王莽“忠孝”的美名再次倾动朝野。

之后王莽便再建言应该首先对诸侯王和功臣后裔大加封赏,然后封赏在职官员,增加宗庙的礼乐,使百姓和鳏寡孤独都得到好处,对平民士人推行恩惠政策,从而再次博得朝野的好感和百姓的民心。其次是建言太后王政君带头过俭朴的生活,自己又贡献钱百万、田三十顷救济民众,百官群起效仿。每逢遭遇水旱灾害,王莽只吃素食,不用酒肉。元始二年(公元2年),全国大旱,并发蝗灾,受灾最严重的青州百姓流亡。在王莽带头下,二百三十名官民献出土地住宅救济灾民。灾区普遍减收租税,灾民得到充分抚恤。皇家在安定郡的呼池苑被撤销,改为安民县,用以安置灾民。连长安城中也为灾民建了一千套住宅。大司徒司直陈崇[西汉末新莽时南阳(治今河南南阳)人。哀帝死,王莽专权,任大司徒司直。与张竦相善,共作奏,颂莽功德。莽由此称宰衡,加九锡。旋升司威。王莽称帝后,封为统睦侯]为宣传王莽,于是上表赞颂王莽的功德,说他可与古代的圣人相比。经过这一系列操作他自己沽名钓誉的目的也达到了。

王莽入仕二十多年来,不择手段地猎取美名,换取权力,以便在朝野形成天下非莽莫属的局面。但这一切作为都是以他围绕着篡汉自立这一轴心进行。

(二)以女固权,升化地位

王莽是在王氏外戚专擅朝政的氛围中发迹的,他自然最清楚其家族以及自己的权力与自己姑母元后的有很大关系。而在哀帝因外戚让他隐居新都多年之事,也使他进一步认识到外戚的重要性。因此,对于汉平帝选皇后一事,他必须全力干涉,甚至自己成为国丈。

于想王莽想到了一条长久之计,他要把自己的女儿嫁给皇帝当皇后,以此来进一步巩固自己的权力,和提高自己的地位。

元始二年(公元2年),汉平帝12岁了,而在古代,12岁便正是娶亲的年龄。王莽上书元后,要求候选皇后的女子必须是圣帝、名王、周公、孔子、列侯的后代,这种家庭有限,而且还必须是在长安居住的,是正妻生的适龄女子。

其实这个标准,王莽就是按自己女儿的情况提出的。但是出乎意料的是,很多上报的候选女子是王氏家族的,也都符合以上要求。

王莽看到许多王氏宗族的女子名列其中,很怕她们与自己的女儿竞争,同时也害怕竞争失败。于是就假意上书元后,说王氏女儿“身亡德,子材下,不宜与众女并采”。但元后不知其意,于是便说“王氏女,朕之外家,其勿采”的诏令。这自然,也让王莽的女儿排斥在外。

王莽先是惊讶,之后他想自己不便明言反对元后的诏令,于是唆使其党羽向元后上书,说自己女儿的好,希望元后选王莽的女儿为皇后。于是几乎所有的大臣都跑到元后面前和奏折如雪飘到案桌上,他们都要求以安汉公之女为天下母。这些人之所以为这个14岁女孩上书,让其母仪天下,掌管后宫,因为他父亲是安汉公王莽,掌握西汉大权的权臣。

当王莽党徒制造的奏折如雪般飘到元后面前时,元后她总算明白了王莽的小心思。她也知血自然浓于水,于是完全同意选自己娘家的女儿为皇后。

王莽的女儿做平帝皇后已经是板上钉定的事了。这时有许多官吏为了讨好王莽,开始纷纷上书元后,要给这未来国丈追加封赏。正当王莽一心等待加赏的时候,发生了一件让他心惊肉跳的吕宽一案,这也使封赏之事只能暂时搁置了,同时他也知此事尤其重要,要妥善解决此事。

平帝即位时只有9岁,但王莽不允许平帝的外戚进京,这也是担心重演哀帝外戚干政一幕。但王莽的长子王宇却认为王莽如此对待平帝及其外戚不妥,惧怕一旦平帝长大亲政后会记恨王莽,也危及到王氏宗族的利益和安全。劝说王莽,王莽不听。之后王宇与其师吴章商议后,想用迷信的方法使王莽改变主意,于是命其妻舅吕宽持血酒撒于王莽的住宅大门,然后想以此为异像,劝说王莽将权力交给卫氏。不久他就派吕宽把鲜血泼洒在王莽宅第的大门之上,以此来恐吓王莽,让他收敛些。谁料吕宽办事不利,被守门护卫发现。王莽知道这件事后十分恼努,他再一次选择“大义灭亲”,把王宇送入监狱,再逼他饮毒酒而死;因念在王宇妻子有孕在身,先将她关进监狱,待孩子出生再处死也不晚;王莽还诛杀了与本案有直接联系或间接联系的平帝母亲卫后家族,同时他把中央到地方的异己都列之为吕宽之党羽,将其逮捕一一治罪,进行了一次大清洗,他逼杀了敬武公主匚(?―3年),刘姓,名字不详,西汉时期公主,汉宣帝刘询的女儿。汉宣帝时期,册封敬武公主。先后嫁给富平侯张临、临平侯赵钦、高阳侯薛宣。依附于汉哀帝的母亲丁氏、祖母傅氏,反对王莽执政。元始三年(3年),在安汉公王莽逼迫下自杀。],梁王刘立[(?-3年),西汉宗室、藩王。阳朔元年(公元前25年),其父刘嘉死后,刘立袭位梁王,在位二十七年。多次故意杀人,与姑母园子私通,汉成帝、汉哀帝时都要治他的罪,但都没有执行。后来他与汉平帝的外戚卫家合谋,被王莽发现,于元始三年(公元3年),将刘立废位,徙于汉中,后杀害]等朝中政敌。事件中被杀者数以百计,海内震动。王莽为了消除负面影响,又令人把此事宣传为王莽“大义灭亲、奉公忘私”的壮举,甚至写成赞颂文章分发各地,让官吏百姓都能背诵这些文章,然后登记入官府档案,把这些文章当作《孝经》一样来教导世人。

王莽虽然一直生活在自己造成的血雨腥风中,把一批一批的反对者或异己送上了断头台。但是,他时刻也没忘记陈崇等人在元后奏书中提出对自己的封赏的建议。

元始四年(公元4年)四月,王莽48岁,立长女王嬿为汉平帝刘衎的皇后(即孝平皇后,后来改封为黄皇室主)。与此同时,各地官吏和百姓八千多人上书朝廷,要求给王莽以“上公”的封赏。王莽以辞谢“上书”封赏为由,向元后要了一枚“宰衡太傅大司马印”。另小看这一枚印章,它虽然只是形式,但是此章意义深远,这也是他行使宰衡权力的一个凭据。宰衡这个官职是王莽及其党徒为他量身创造的官职,在此之前的中国历史上从来没有这个官职。宰是主宰,衡是公正,王莽取此官名并任之,就是宣布自己已成为大汉皇朝的主宰,主宰西汉,由此也进一步暴露了他代汉立新的野心。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