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六章连山如画(六)

“山一重,水一重,山水复相逢。”

崇祯坐在马车上,看着窗外的景色,远山黄遍,山角露出来的山石,丑陋的根本就看不出有什么奇特的地方。

可架不住崇祯一直在看。

一路上,设计了三种棋的下法。

奈何自己只有照抄的天赋,根本就没有赢下来的手艺。

只有在刚刚设计出来的第一次,旁人还在摸索规律的时候,自己能够赢上一局,之后就是一直输。

输得他都要怀疑。

自己还会不会下棋了。

无奈之下,只能给自己转移尴尬的视线,于是就有了刚刚冒出口的所谓诗句。

乱七八糟的胡乱喊了一句。

崇祯急觉得还算满意。

然而身边的人却没有叫好声。

回头看去,好家伙,没了自己,人家三人也正在玩的开心着呢,完全就没有注意到自己刚刚吟唱的诗句。

这怎么行。

必须让他们都听听,自己这个皇帝还是有文采的。

虽然批奏章的时候水文确实严重了那么亿点点。

可那都是为了让大臣和官吏们看得懂啊,朕为了让他们不至于歪解了政令的意思,容易吗?

简直是太难了好吗?

心中想着,口中却不闲着。

不断的山一重山一重重复着,仿佛眼前就是山水如画,美不胜收。

“皇上念得是诗,还是词?”zusu.org 茄子小说网

终于不堪其扰的李长庚,放下了手中的骰子,转头看了过来,奇怪的问道。

实际上,在这一局的大富翁的游戏当中,他已经快要输了,遇到王冲这样的可以用手投出骰子点数的人。

他能赢就是怪事。

本来说好了,各凭运气的,可到了最后他快要赢了的时候,用皇上的话说,王冲开挂了。

一连几次,不但自己输得一塌糊涂。

就是高弘图也瓜分了他的财富。

好好的赢局,却成了必输之句,而高弘图也是松了一口气,知道一旦李长庚输了,自己也会跟着输。

在没有输了之前,就结束。

很显然对他是有利的,而且黑锅还是李长庚来背,何乐而不为。

只有王冲呆愣愣的看着李长庚,心中暗道:原来人一旦坐上了内阁首辅的位置,脸皮是可以与日俱增的增长的。

这才多久,耍不要脸的把戏,就已经炉火纯青了。

看来自己还是嫩了一点,比不上这些老人们的手段,往后再有好玩的游戏,自己必定是要谨慎再谨慎的。

殊不知,自己的开挂行为,已经破坏了整个棋局的规则。

凭运气的玩法,硬生生的玩成了凭手艺取胜。

估计,以后这样的消息传出去之后,也不会有人和王冲玩这样的棋局了。

明知赢不了,那还玩什么?

“自然是词了,难道你们听不出来,这样的绝句吗?”

崇祯已经忘了这一句词,到底是谁说出来的,反正他偶尔也在看唐诗宋词,可没有见到过有这样的一句话。

或许是哪一个冷门词人,写出来的,刚好被这个时代的人给遗漏了。

现在则是被他又捡了起来。

“既然是词,那么下面的呢?”

李长庚的追问,让崇祯一时憋红了连,他哪记得后面还有什么?

另外,作为一个内阁首辅,说后面不行吗?

为何要说下面的呢?

难道要朕回答说:下面没了。

那不成了王承恩了吗?

虽然都是住在宫里的,可到底有着根本性的区别好不好。

“应该是下面没了,要不李首辅给续上?”

高弘图思索了一下,心里琢磨着,单凭这两句词,听起来还不错,好不容易皇上有兴致写词了。

他们这些做大臣的,可不能真的不给面子。

崇祯委屈。

神特么的下面没了,还给续上。

这玩意是能够随便续上的?

目光幽幽的看向了高弘图,原以为此人是个君子,谁知道蔫坏蔫坏的。

高弘图不明所以,完全弄不懂皇上是什么意思,难道自己说的不对?

思量了一下,暗道:没错啊?

此时可还没有关于太监的笑话。

下面没了,那是很久以后此会出现的笑料。

“下面有,只是朕不想说了,你们还是下棋吧,朕再想想还有什么好玩的。”

笑话现在不会出现,可以后必定会出现。

为了自己的英明神武,可不能像

(本章未完,请翻页)

写的那些人,动不动就太监了,这个习惯不好。

“皇上说的是。”

李长庚听到皇上已经用上了“朕”这个称呼,就知道皇上心里不爽,立刻很有眼力劲的说是。

至于新的棋局。

他不认为皇上能够继续想的出来。

跳坑,一条线,加上大富翁,已经三个了。

虽然都很简单,可这片大地上已经几千年了,也只有围棋和象棋,很显然发现一种新的棋局,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

马车在前行。

此地的官道,已经没有刚开始的那些官道平整。

颠簸,狭小。

重要的是刚刚下了一场寒雨,路面被冻的坚硬如铁,任何马车行走在上面,都不是一种很舒服的享受。

道路的两旁,已经很少看到行人了。

天寒地冻,眼看着就要下雪的样子,只要有点闲钱的,也都蹲在屋内烤火悠闲度日。

“要去南京还有多远?”

崇祯已经不再看图识路了,地图这种东西,太过高端,他是看不明白的,虽然已经给出了绘图人一种更加具体的,更加形象的绘图方式。

可只知道方位,可不清楚距离的远近。

王冲摸出身边的地图,在上面仔细的看了看。

他们现在的位置就是在汝宁府附近,再过不远就是淮河,若是坐船的话,应该很快就能够到南京城。

只是望山跑死马。

看着地图也是一样。

官道修建的并不是很好,张国维也还没有修建到这里来,许多事情都是以赈灾为目的,如今已经天冷了。

虽然来信说,已经安置好了所有的百姓,都有地方居住。

可为了来年,还得冒着寒冷,继续干活。

湖广那片地方已经是这样了,辽东的气温可想而知。

就连平时随时有往来的信件交流,都因为寒冷而渐渐的减少了次数,也就军部的消息还没有中断。

对辽东的后勤,现在正式最考验人的时候。

也就晁刚已经做得顺手了,身边还有一位物流转运的能手邢氏,不然还真的够呛。

王冲看着地图,思绪飘飞。

良久才想到回答皇上的问题。

“还有很远一段距离,快的话,应该在十二月低,就能够到达南京城。”

王冲盘算了一下,给出了一个大概的时间段。

他说的是最快。

而且是路上没有耽搁,他可不会认为,这一路都会平静的,就像是刚刚出城一样。

“今年的雪,似乎还没有下过,诸位有什么看法?”

崇祯的问话,跳跃性很大。

前一刻还在询问着路程的远近,后一刻就开始询问天象了。

此时身边没有观天司的人。

可对于这个时代的古人来说,观测天象就是最基本的常识。

任何人都能说上几句话。

只是其中的准确度很成问题。

让崇祯一度想要成立一个天气预报局,都没有办法做成。

在报纸上也试了一段时间,十次当中,就有五次不准确,许多时候都让崇祯觉得,这些人是不是在蒙他。

拿着朝廷的俸禄,做的事情一点都不靠谱。

若是不是但是徐光启就在旁边看着,给解释了一句:天象难测。

他还真的就有了更换观天司的想法。

“瑞雪兆丰年,依照眼前的天象,明年很可能有大灾出现。”

不管是危言耸听,反正李长庚觉得,最近几年的天象,根本就不符合常理。

他也知道皇上找过观天司的人来预测天气。

就连那些人都失手了,可想而知,来年是个什么鬼样子。

言下之意,就是想要让皇上提前准备一点赈灾物资,别到时候,又是一阵鸡飞狗跳。

显得朝廷一点威严都没有。

“臣也是这个看法,天象反常,不得不防啊,前几年大旱,若是从明年开始,又遇到了百年不遇的洪水,大明可就真的难做了。”

高弘图也说了自己的看法。

王冲左看看,又看看,发现这些人还真不是在吃干饭。

一路行来,他也注意到,这些人都在观察各地的土地和水脉问题。

他是看不懂的,却也请教了一些。

总的来说,就是长江和黄河,在来年不要出问题,那么隐患有绝对不会很大。

大明的水利,一直都在重新建设。

有了新的水泥,许多河堤的加固,也在就提上了日程。

至于工程进度。

(本章未完,请翻页)

那真不是一时半会就能够完工的。

多少年的水利,都被许多蛀虫给蛀坏了,修补起来的工程量大的吓人,只有从最危险的地方开始。

才能够用最快的速度清理隐患。

这也是治标不治本。

想要彻底解决这个问题,真的得用上好几年的时间才行。

“小冰河时期,就是这个样子,天时不利,咱们就只能人定胜天了。”

崇祯长出一口气。

对大明的建设,他已经很努力的去做了,奈何老天爷仿佛就是跟他过不去,不给他一点难堪,就似乎不舒坦。

李长庚是听说过小冰河时期这句话的。

那时还是从皇上的口中说出来的,为了这一句话,和这一句话表现出来的天象问题。

不知道多少人翻遍了所有的书籍。

就是想要找出,古人面对这样的天象,是怎么解决的。

然而。

得到的答案,都是改朝换代。

没有任何一个朝代,能够挺过这样极端的天象。

粮食减产,各种天灾不断。

还要被有心人给折腾一点反贼出来,朝廷上下的官吏也不省心。

如此种种的各层矛盾,聚集在了一起,整个王朝想要不被换掉,那都是一个奇迹。

“民事多艰啊。”

崇祯的目光再次看向了外面。

心中得意的想着,自己总算是把下面没了的话题,转开了。

然而,此时此刻。

他却高兴不起来。

话题是他引起的,可实实在在的天灾,却是存在的。

远山含黛,不过是想象中的景致。

眼前只是落光了叶子的山头。

山脚下一条玉带环绕,雾气升腾起来,看着分外的诡异,就仿佛是有妖魔出行,在人间私掠成性。

“是啊,民事多艰啊。”

李长庚也跟着念叨了一遍。

他无法想象,若不是皇上力挽狂澜,如今的大明到底会是一个怎样的模样,怕是千疮百孔,都是一句好的形容词。

高弘图嘴巴动了动,叹息一声,怔怔的从车窗看向而来外面。

雪未下,风已来。

琉璃窗上面的雾气很快就遮挡了他们的视线。

“皇上还请放宽心,今年的老百姓们,已经比去年过得更好了,若是不信的话,咱们可以去下一个县城,好好的看看。”

王冲不是很懂天象。

可他懂的如今的百姓们,吃饭不会成问题。

就是看病难,和怕冷,暂时没有解决。

棉衣的产能一直不是很高,还都紧着辽东的军队在使用。

而到了冬天,才是一些身上有病,或者是一些老人们,最难熬的季节。

寒冷会带走他们身上的最后一丝温度。

不过好的一点就是,肚子不会饿着。

残忍的说法就是,还有机会做一个饱死鬼,在这种天灾不断的年代,这就很不容易了。

当然。

这些话,王冲可不敢轻易的说出口,免得给皇上心里添堵。

反正,以皇上的聪慧,这一点也是能够想得到的。

“这次就不进城了,城内也没啥好看了,咱们去村子里,看看村里的老人是怎么生活的。”

养济院已经开办了很长时间了。

崇祯花费的金元也是不少,就是田守新下的力气也很大,成效如何,就看今年的冬季,是不是有用。

即便是只能够救下几个人的性命。

那都是值得的。

就怕机构是设置了,可总有人会去钻空子,让本来可以或下去的人死了,本就不需要养济院的人,却又占了一个好位子。

这种事。不得不防啊。

上一次可是有人差点逼得王承恩和田守新自杀。

只希望这一次,不会再出现这样的事端。

听到皇上要去村子,李长庚和高弘图心中就是一紧。

皇权不下乡已经在皇上的手中打破了,如今已经下到了村子里。

可具体的事务,还真就不好做。

万一出现了问题,他们就是想要叫人,也都没有机会。

毕竟乡下,离着县城还是太远了一些。

就是镇子,也不近啊。

有心想要劝解一下,却又找不到合适的借口,只能看向了王冲。

然而,使了好几个眼色,王冲都是无动于衷,就明白此次下乡,已经成了定局,只希望一切安好。

(本章完)

乐文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