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上巳

西池周回十二里,本是孙吴宫苑遗留的废迹。明帝司马绍做太子时,为了操练水师,一夜之间将池子掘好,命人开北渠,引后湖水扩充其间,因此池面比原来大了几倍。

江草霏霏,如梦空啼,对岸的覆舟山巍然在望,任微风徐来,吹皱了一池春水。司马曜席地而坐,斜靠着一只生漆凭几,连日来蜀地的水患、三吴的瘟疫,闹得他心神疲乏,难得有这样惬意的时候,只想这烂漫春光停驻下来,永远别过去。

司马道子看出他心情大好,正是献宠的时机,便悄声道:“皇兄可是闷了?臣弟身边有一人,胡琵琶弹得极好,让他奏一曲,为阿兄助助兴。”

司马曜点了点头,司马道子便对身边亲信耳语几句。不了一会儿,一个年轻男子迈着碎步上前,他怀中抱着柄曲颈琵琶,身着绫罗裤褶,服色艳丽。虽然算不上丑,可脸上涂着白铅粉,举止扭捏,看起来极其怪异。

这人一上来,四下里哗然有声,引起不小的骚动。尤其几位北府军的将领,面上满是不屑,恨不得将白眼翻上天去。他们虽在军中,对建康高门的这些陈风陋习也略知一二,自从太康年间以来,娈嬖之风盛兴,更甚于女色,士大夫争相效仿,天下风气莫不如此。看这等情形,此人大约就是司马道子的嬖宠。zusu.org 茄子小说网

“赵牙,拣你最拿手的曲子,弹一支来。”司马道子吩咐道。

“奴婢遵命。”赵牙满脸堆笑,将琵琶横在怀中,五指一拂,在弦上轻拢慢捻,铮铮切切地弹起来。琴声幽然而起,只见他运指如飞,铿锵宛然,曲声仿佛含着某种摄人心魄的魔力,如穿云裂石,气贯长虹。

一曲终了,司马曜还沉浸在这诡魅的音律中,久久回不过神。“咳。”司马道子见状嗽了一声,他才如梦初醒,拊掌笑道:“好!有赏!”赵牙连忙伏身叩拜:“谢主上。”

“朕听着,你这曲子与寻常琵琶似有不同,有什么奥妙?”

赵牙道:“回陛下,此曲是龟兹古乐《婆伽儿》。奴婢家世代为乐工,家父从西域学来了‘五旦七调’,又将此曲传给奴婢。今日进宫太急,不曾准备,若能配以羯鼓、横笛、短箫、大小筚篥在旁伴奏,将比仙乐还曼妙动听……”

司马曜听得心驰神往,连声道:“好,今后你就留在宫里,掌管太乐署的鼓吹典乐。来人,将朕那把‘烧槽琵琶’拿来!”

众人闻言又是一惊,相传“烧槽琵琶”是后汉末年,中郎蔡邕用一块烧焦的桐木制成,后来流入晋宫,明帝本想将它赠与宠妃宋祎,谁知还没下旨,明帝就晏驾了,没想到司马曜竟然要将这稀世珍宝赐给一个倡优。

不过片刻,宫人抬来一个匣子,打开来,里面果然放着一柄金镂银柱琵琶。赵牙如获至宝,慌忙接过去,与座上的司马道子对视一眼,各自心领神会。

这一切都被远处的王珣、谢琰等人尽收眼底,众人皆是愕然,却是敢怒不敢言,面色都不甚好看。太常车胤慢慢呷了口酒,长叹数声道:“读书万卷,又有何用,还不如一介小小的倡优!”

中书令王恭微微一笑:“车太常,紫宸在前,还是小心说话为妙。”

这时丝管悠扬,一列舞姬们挥着轻绡长袖,翩然舞到眼前。在场的多是风雅名士,见此情景,无不停下手中杯盏,认真欣赏起来。司马曜见台下一人左眼上蒙着纱罩,虽然是独目,却看得津津有味,不由觉得好笑:“殷州牧,听说楚人擅歌舞,你在荆州多年,可曾见过这《铜雀舞》?”

刺史殷仲堪缓过神来,颇有些不好意思,局促地答道:“回陛下,荆州连年水旱不断,月前又冲毁了江陵的堤坝,臣整日都泡在坝上,成天想着如何处理洪涝,根本……根本无暇观赏歌舞。”

这倒也是实话,自从殷仲堪赴任以来,江陵连年遭受水祸之灾,百姓又闹饥荒。近日正逢春汛,堤坝防洪不严,洪水从蜀地上游滚滚而来,冲毁了江陵数千户人家。这次回建康述职,他正为此事犯愁,心内一直忐忑不安。

司马曜听闻此言,果然皱紧了眉头,一时有点讪讪的。好在殷仲堪为人极机敏,不动声色地将话引开:“臣虽愚钝,没什么能耐替主上分忧,近日新学了一个字谜,颇有些意思,姑且为陛下解闷。”

“哦,快快说来!”司马曜一听便起了兴致。

殷仲堪笑道:“这个字谜说也不难,‘眠则同眠,起则俱起,贪如豺狼,赃入不已’,谜底打一寻常之物。”话音未落,四下就开始窃窃私语,有人说是眼睛,有人说是枕头,殷仲堪只是摇头笑笑。

谢琰也正苦思冥想,忽听谢混附在耳边悄声道:“这有何难,阿爹手上不就拿着么?”谢琰低头一看,手里握着的竹箸,顿时恍然大悟。

过了半盏茶的工夫,殷仲堪见还没人猜中,便从几案上拈起一双朱漆筷子,举到众人眼前:“正是此物!”百官哄然大笑,原来是筷箸。没料到真让谢混蒙对了,谢琰不由莞尔一笑,侧旁的王恭听见他们父子二人的对话,深深投来一眼,忍不住赞道:“令郎真是颖悟过人。”

座上的司马曜站起身来,执着一壶酒,道:“好,朕也来给各位臣工出一个字谜。此字‘头如刀,尾如钩,中央横广,四角六抽,右面负两刃,左边双属牛。’若有人能在半柱香内猜出来,朕就将这壶鹤觞酒赐给他!”

这话一出,当下席间一片骚动,群臣听了都懵在那里,无一答得上来。司马曜转脸看了看殷仲堪:“殷州牧,朕这字谜比爱卿的如何?”殷仲堪笑道:“陛下出的谜太难了,臣甘愿服输。”

正一筹莫展之时,谢琰推了推身侧的谢混,小声问道:“益寿,你可猜出来了?”谢混思忖片刻,手指不自觉地在膝上划了几下,脱口道:“猜到了!”

这声动静很大,惊动了席座上的众人,纷纷将目光投过来。司马曜也不由循声望去,方才看清谢琰背后的少年,不过十六七岁,尚不到及冠的年龄,通身衣饰清贵,容色殊绝,就是在这满座衣冠名士中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